究——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论文集》第2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等文都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甘州回鹘在中西方丝路贸易中的地位,认为甘州回鹘为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另外,孙修身《五代时期甘州回鹘与中原王朝交通(一~三)》(《敦煌研究》1989年第3、4期及1990年第1期)系统地探讨了五代时期甘州回鹘与中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关系。近期,朱悦梅、杨富学致力于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撰文指出由于甘州回鹘的维护,使丝绸之路在西夏的威胁下没有完全中断,有时还得以畅通无阻;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了甘州回鹘经济的发展,使中原王朝,特别是北宋政权得以源源不断地得到产自河西走廊一带的战马,增强了边防实力;回鹘摩尼教徒、佛教徒在中原及沙州诸地的活动,促进了河西走廊与中原地区的宗教文化交流。[33]
八 甘州回鹘政权灭亡的时间及其社会原因
林幹《河西回鹘略论》(《([甘肃]社会科学》1981年第3期)、程溯洛《甘州回鹘始末与撒里畏兀儿的迁徙及其下落》(《西北史地》1988年第1期)、陈守忠《论河西回鹘》(《1990年敦煌学国际研讨会文集·史地语文编》,辽宁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等认为是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汤开建《甘州回鹘史二札》(《宁夏社会科学》1984年第2期)则认为应在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此年西夏复占甘州,甘州回鹘政权遂亡。关于甘州回鹘亡于西夏的社会原因,高自厚在《甘州回鹘失守甘州的社会原因——兼论甘州回鹘的社会制度》(《[甘肃]社会科学》1983年第1期)一文中作了研究,认为甘州回鹘社会中的积弊导致了其在与西夏斗争中的失败。杨建新则认为,甘州回鹘是在西夏与辽的夹击下失败的,二者夹击甘州回鹘的原因就在于该政权与宋保持密切的交往。[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