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无常所。”[7]而多滥葛处于同罗水(今土拉河),说明阿跌部的居地在蒙古高原中部稍偏西北。其中的诃咥部,其实就是跌氏。
内九姓是回鹘最基本的氏族集团,以药罗葛为首,日后回鹘可汗多出自该氏族。然而至8世纪末9世纪初,药罗葛氏衰落,出身于跌氏的大相被回鹘贵族和民众拥立为可汗,唐朝册封之为“怀信可汗”。嗣后,回鹘汗国的汗位实际上已由药罗葛氏转入到跌氏手中。
综上所述,回鹘部落是由内九姓,即药罗葛、胡咄葛、咄罗勿、貊歌息讫、阿勿嘀(阿跌)、葛萨、斛嗢素、药勿葛、奚耶勿九个氏族联合形成的。而回鹘部落又与仆固、浑、拔野固、同罗、思结、契苾、阿布思、骨仑屋骨联合,构成部落联盟,统名为回鹘,以回鹘部落为首。后来回鹘又吞并拔悉密、葛逻禄二“客部”,外九姓进而发展为十一姓(或十一部)。在突厥卢尼文《磨延啜碑》中也记载有回鹘九姓部落联盟。到744年漠北回鹘汗国建立以后,这些不同的部落仍统名曰回鹘。
二 回鹘的发展与壮大
隋唐之际,回鹘分布在突厥北之娑陵水(色楞格河)流域,“众十万,胜兵半之”,[8]过着游移不定的生活。部众推时健俟斤为君长。在他死后,其子菩萨以智勇双全,作战时身先士卒、所向披靡而受部众拥戴,继位君长。菩萨绳其祖武,战功显赫,其母乌罗浑“性严明,能决平部事”,[9]使部内秩序井然。回鹘从此强盛起来,开始以独立的、具有较强大军事力量的一个民族而出现于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