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2章完结

唐太宗时期,回鹘修建“参天可汗道”,由漠北直通唐都长安,置六十八驿,“各有马及酒肉以供过使”。¨看¨书′君. ¨追′最·薪¢蟑*截`[33]这一道路后被粟特人所积极利用,回鹘汗国的第二代可汗葛勒可汗磨延啜在其纪功碑(即古突厥卢尼文《磨延啜碑》)中夸耀说:“我让粟特人和中国人在色楞格河处建立了富贵城。”[34]粟特人和汉人一道活动,显然更可能是从南边经中受降城入回鹘道即著名的参天可汗道到漠北去的。[35]随着回鹘商业的发展,通往中亚和欧洲的草原道也得到了发展,沿途设有驿站,备有驿马,而且还开凿了水井。故而大食使者自河中出发,“前往九姓可汗(Tughuzghuzian khaqan)之国旅行时骑的是该可汗派给他的驿马。每昼夜前进三站,他在草原上旅行了二十天,那里有许多泉水和牧草,但没有村庄或城镇,只有住在帐篷里的驿站服役者”。[36]与“参天可汗道”沿途设施之情状接近。

事实上,回鹘境内的交通干线不止一条,除参天可汗道之外,还有通往河西的居延道,通往黠戛斯的剑河(叶尼塞河)路,以及通往西域的北庭路等,大约沿途也存在着同样的设施。?优*品?小+税?惘` `毋¢错^内-容-这些设施除供军用外,也有商业上的重大价值。由于粟特人在经商上独擅胜场,在汗国备受青睐,地位日益提高,至其末世,粟特首领安允竟升至国相之位,独秉朝纲。势足以废立国君,其飞扬跋扈之状可见一斑,而史载回鹘人初本风俗淳朴,不善理财,后来在粟特人影响下才世风渐移。但总的来说,商业还是回鹘人正在习惯适应的一种新兴经济部类,而且通商的主要对象还是唐朝,因此,这一时期唐朝货币大量流入漠北已为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所证实。[37]

四 漠北回鹘汗国时期城镇的形成

定居、半定居人口的增加,工商业的发展,加上来自唐朝的影响,促进了漠北回鹘汗国城镇的兴起。汉文史书与鄂尔浑回鹘碑铭多处记载到回鹘的城镇。

8世纪中叶,回鹘第二代可汗磨延啜(747~759年在位)先于色楞格河畔建筑了一座富贵城,事见古突厥卢尼文《葛勒可汗碑》之记载:“我让粟特人和中国人在色楞格河处建立了富贵城。”[38]磨延啜子牟羽可汗(759~780年在位)继之在鄂尔浑河流域建造了卜古可汗城、斡尔朵八里以及许多宫殿。还有《辽史》卷三七《地理志》所载位于今鄂尔浑河的河董城(可敦城)和《宋史》卷四九○《高昌传》中位处合罗川(额济纳河)一带的回鹘公主城。-微,趣+暁.说, ?首+发.另外,见于记载的还有?鹈泉北的公主城和眉间城。[39]均为回鹘城镇发展的历史见证。

斡耳朵八里(Ordou Balïq),即今位于蒙古国后杭爱省浩腾特苏木鄂尔浑河西岸的哈喇巴喇哈逊遗址,为回鹘汗国的牙帐所在地。此城兴建于751年,后来长期充任回鹘汗国的首都,成为漠北的政治与文化中心,直到840年漠北回鹘汗国被黠戛斯人摧毁为止。从现存的遗址看,全城呈不规则方形,北城墙长424米,西城墙长335米,南城墙长413米,东城墙长337米。南、西、北三面城墙外都有护城壕。在保存较好的北侧护城壕的内侧,还能看到另有一列较矮的短墙,似乎是某种军事设施。城东西各有一门,西门还有很大的瓮城,瓮城外似乎有低矮的城墙。城内有明显的坊墙遗迹,看得出城内街区规划齐整有序。苏联学者在城内做过发掘,据说找到有唐代风格的莲花纹瓦当。城内东南角有一片明显高出城内地基四五米的高台,其规模应相当于一座大型建筑。从地上的砖瓦残片来看,这里的确曾经有建筑。从这个高台俯瞰全城,地理形势非常优越,与中古洛阳的金墉城颇可相类。推而论之,当为可汗宫帐所在。在东城墙以外,还有明显的街区遗迹,坊墙格局与城内相近,这也许是普通民众的生活区。在南城墙以外,有相当规模的田垄或矮墙的遗迹,很可能是灌溉农业的痕迹。在城的南、北距城墙约50米处可见一字排开的15个夯土建筑基址,南八北七,用途不明。[40]

图1-2 哈喇巴喇哈逊故城遗址

图1-3 哈喇巴喇哈逊城外的夯土建筑基址

除了碑铭与历史文献的记载外,近年考古学者在漠北回鹘汗国故地还发现了磨延啜时期的城堡和城墙,回鹘人用长方形砖坯,从萨彦岭南麓向叶尼塞和赫姆奇科河流域

不想错过《甘州回鹘史》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