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则如此,著名学者刘义棠仍主张“贞元五年七月”说,认为:“回纥请改名‘回纥’为‘回鹘’即使在贞元四年,而唐朝准其所请,亦仍在咸安公主下嫁后之贞元五年也。¨丸,夲?神*栈· +嶵?芯/璋′截-更\薪·快!”[64]学界赞成此说的也大有人在。[65]
贞元五年十二月,顿莫贺去世,其子多逻斯继位,号“爱登里逻汨没密俱录毗伽可汗”,唐朝派鸿胪卿郭锋持节册其为“忠贞可汗”。但他在位还不到一年便被其弟所杀。其弟在位不得人心,不久又为宰相颉于迦斯出兵杀死,忠贞可汗之子阿啜被立为可汗,唐朝封阿啜为奉诚可汗。当时吐蕃势力强大,占领河西陇右,切断了唐朝与西域的交通,并占领了北庭,唐朝出使西域须绕道回鹘地区,回鹘人长期派兵护送唐朝过往使节,并不惜与吐蕃兵锋相见。贞元七年,回鹘人再次出兵,从吐蕃手中夺回了北庭(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灵州(今宁夏灵武市)。
四 跌氏的统治
贞元十一年(795年)四月,奉诚可汗卒,因其膝下无子,族人遂拥立当时的宰相,出身于跌氏的骨咄禄为可汗,称爱滕里逻羽录没蜜施合胡禄毗伽可汗,唐朝册封他为怀信可汗。.k~y,a¨n¢k·s..!c_o′m?《新唐书·回鹘传上》载:
骨咄禄本跌氏,少孤,为大首领所养,辩敏材武,当天亲(可汗)时数主兵,诸酋敬畏。至是,以药罗葛氏世有功,不敢自名其族,而尽取可汗子孙内之朝廷。
《资治通鉴》卷二二六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十一月所记与此同,文称:“回鹘怀信可汗卒。遣鸿胪少卿孙杲临吊,册其嗣为滕里野合俱录毗伽可汗”,胡三省注曰:“自怀信立,回纥药罗葛氏绝矣。此后,史皆书册其嗣,以表怀信子孙也。”他的继立,标志着回鹘可汗汗位由药罗葛氏转至跌氏。
怀信可汗的生平事迹,新、旧《唐书》与《资治通鉴》的记载皆语焉不详,唯蒙古高原发现的《九姓回鹘毗伽可汗碑》之汉文部分对其活动有所反映。碑文第12行至18行称怀信为“天可汗”,言其“自幼及长,英雄神武,运筹帷幄之下,决胜千里之外。!q\d?h~b_s¢.!c?o,m\温柔惠化,抚育百姓,因作世则,为国经营,算莫能纪”,曾大破坚昆(即黠戛斯),从吐蕃手中收复北庭、龟兹,追奔逐北至珍珠河(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纳林河),使这里的国王、百姓都臣服于他。[66]他的功业为回鹘汗国的再兴奠定了基础。怀信可汗本出跌氏,但自幼为药罗葛氏所养,故平时不言自己为跌氏,而自称为药罗葛氏。
跌氏(阿跌氏)早见于史册,在南北朝后期主要游牧于阿尔泰山北段及其西南,及至唐朝前期,这部分阿跌人已经东迁至蒙古高原一带。《太平寰宇记》言:“阿跌,铁勒之别部也。在多滥葛西北,胜兵千七百。隋代号诃咥部是也。迁徙无常所。”[67]又同书记:“多滥葛,在[薛]延陀东界,居近同罗水,胜兵万人。”[68]同罗水即今土拉河,在蒙古国的中部,可知阿跌部的居地在蒙古高原中部稍偏西北。
到永贞元年十一月,怀信可汗卒,其子继位。至元和三年(808年)三月,再传至保义可汗(爱登里罗汨没蜜施合毗伽可汗),回鹘势力重新壮大。元和八年十月,回鹘发兵越大漠南下,自柳谷袭击吐蕃。保义可汗也曾多次向唐朝请婚,但唐宪宗不允。即便如此,保义可汗仍一直未有异心,甚至还率兵抵达天山南北,收复北庭、龟兹失地,重开东西交通,缓解了吐蕃对唐朝的压力。
在保义可汗时期,回鹘相继击败了吐蕃、葛逻禄和黠戛斯联盟,控制了整个准噶尔盆地及葱岭西的楚河流域。元和十五年(820年),唐宪宗去世,唐穆宗继位后答应了回鹘的请婚要求,但此时保义可汗已死,唐封其子登罗羽录没蜜施句主毗伽可汗为崇德可汗,并在长庆元年(821年)五月,以唐穆宗第十妹太和公主下嫁崇德可汗。吐蕃人闻知回鹘迎娶唐朝公主而出兵阻挠,回鹘派一万骑兵出北庭(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安西(今新疆库车),迎娶公主。崇德可汗之后,其弟葛萨特勒(勤)继位,号爱登里罗汨没蜜施合毗伽可汗,唐朝封之为昭礼可汗。
昭礼可汗在位时(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