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死可汗而立可汗弟的事件。再后的奉诚可汗,继位时年仅十五岁,不能独立执政,沦为傀儡,以掌握兵权的大相为父,并自谓“仰食于父也”。[118]及至贞元十一年(795年),一位“典兵马用事”的跌氏骨咄禄夺取了汗位,是为怀信可汗。长庆元年(821年),汗位可能又转到葛萨氏之手。统治回鹘达200年之久的药逻葛氏的失势,给更多的旁姓贵族以觊觎汗位的机会。他们纷纷拥兵自重,又各自勾引外援。黠戛斯、沙陀、唐朝边将都成为依托的对象。[119]大和六年(832年)以后,汗位的争夺更趋激烈,统治阶层完全分裂为两派。从这一年到汗国灭亡。8年间更换了3位可汗,而且3个人都是在内讧中被杀或自杀的。
大约自8世纪60年代始,回鹘与唐、吐蕃一样共遇相同的自然危机,即气候变冷,[120]8世纪80年代至10世纪20年代是一个总体上冷于现在的时期,其中9世纪30年代正处于冷谷时期。[121]气候干冷变化对游牧地区及农牧交错地带的影响极为深远,连年的干旱对生产,尤其是对牧业生产的严重打击,使其生产量不能维持暖湿时期已经增长起来的人口的基本需求,国力下降,致使其既无法有效处理内部纷争,更无法抵挡外族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