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黠戛斯之子,我是裴罗·骨咄禄·亚尔汗。[140]
据考证,此碑勒立于840年,系黠戛斯击溃漠北回鹘不久所立。黠戛斯人在攻破回鹘牙帐后,回鹘残部纷纷南下、西奔:
有回鹘相职者,拥外甥庞特勤及男鹿并遏粉等兄弟五人、一十五部西奔葛逻禄,一支投吐蕃,一支投安西。又有近可汗牙十三部,以特勤乌介为可汗,南来附汉。[141]
回鹘汗国灭亡后,可汗的兄弟子侄和汗国的宰相、都督及其他贵族,大部分人还控制着众多的部落,这些人大都留在漠北草原。直到10世纪契丹人进军漠北时,还曾多次与这些回鹘遗民相遇。以后,辽朝还在漠北设“回鹘国单于府”统辖当地的回鹘部落。[142]留在漠北的回鹘人后来差不多都融合进了别的民族之中。如在蒙古成吉思汗和窝阔台时期的宰相田镇海一族,就是回鹘人的后裔。
其他的回鹘人,则分为数支,在各部首领的统帅下有组织地撤离了漠北,分别向南、向西奔去。
南下的回鹘分作两支,分别沿参天可汗道而进。其中主要的一支为靠近回鹘牙帐的十三部,以乌希特勒(勤)为首。另一支由回鹘王子嗢没斯等率领。南迁的两支回鹘,分别属于互相敌对的两派。因此他们是抱着不同目的分别南下的。[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