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州西南部及河西走廊地区。
《新五代史》卷七四《回鹘传》记载:“回鹘……余众西徙,役属[于]吐蕃。是时吐蕃已陷河西、陇右,乃以回鹘散处之。”说明吐蕃统治者曾将这支回鹘人拆散,使其分居于河西各地,其中有一部分被吐蕃安置在甘州一带,进而发展成为回鹘在河西较为集中的聚居区。此外,尚有散布在河西和陇右的诸多部落,见于记载的有贺兰山回鹘、秦州回鹘、凉州回鹘、合罗川回鹘、肃州回鹘和瓜、沙州回鹘等。河西回鹘的迁入路线,应是由蒙古高原越过大戈壁,然后经过花门山堡(今居延海北130公里处)而至额济纳河下游,由此进入河西走廊。
吐蕃对回鹘的统治维持的时间并不长,842年,吐蕃王国发生内乱,统治阶级分裂为两派,互相争战。848年,沙州土豪张议潮乘吐蕃内乱之机发动起义,得到各族响应,很快推翻了吐蕃在沙州的统治,接着又出兵攻占了瓜(甘肃瓜州县)、伊(新疆哈密市)、肃(甘肃酒泉市)、甘(甘肃张掖市)、鄯(青海省乐都县)、河(甘肃临夏市东北)、西(新疆吐鲁番市)、岷(甘肃岷县)、兰(甘肃兰州市)、廓(青海尖札县北)十州。唐宣宗置归义军于沙州,以张议潮为节度使。河西回鹘诸部遂归张氏归义军所辖,其后势力逐步壮大。张议潮的起义,曾得到包括甘州回鹘在内的河西诸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