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106页;荣新江:《归义军史研究——唐宋时代敦煌历史考索》,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309~327页。
[31] 《敦煌碑铭赞辑释》,第475~476页;《敦煌邈真赞校录并研究》,第250~251页;《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20册,第282页。
[32] 《敦煌碑铭赞辑释》,第646页;《敦煌邈真赞校录并研究》,第306页。
[33] 《敦煌碑铭赞辑释》,第466页;《敦煌邈真赞校录并研究》,第306页。
[34] 《敦煌碑铭赞辑释》,第485页;《敦煌邈真赞校录并研究》,第316~317页。
[35] 《敦煌碑铭赞辑释》,第392页;《敦煌邈真赞校录并研究》,第316~317页。
[36] 周绍良:《敦煌文学“儿郎伟”并跋》,《出土文献研究》,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75~183页。
[37] 黄征、吴伟编校:《敦煌愿文集》,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951页;《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22册,第333页。
[38] 黄征、吴伟编校《敦煌愿文集》,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959~960页;《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30册,第342页。
[39] T. Yamamoto-O. Ikeda, Tun-huang and Turfan Documents concerning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III, Contracts (B), Tokyo 1987, pp.123-124, No. 396;《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24册,第234页。
[40] 《册府元龟》卷九七二《外臣部·朝贡五》,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1423页。
[41] 同上。
[42] 录文见陈祚龙《敦煌学园零拾》(上),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347~349页;苏哲:《伯二九九二号文书三通五代状文的研究》,《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5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463~465页;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书真迹释录》第4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版,第395~396页;孙修身:《敦煌遗书P. 2992号卷〈沙州上甘州回鹘可汗状〉有关问题考》,《西北史地》1985年第4期,第80~8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