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章完结

苗裔,本语作Türk(Türük),复数Türklr,蒙古语写作Türküt(新疆翻佛经Twrk,于阗文作Ttrrūki,Tturki;西藏文Drug,Drugu;希腊文Toürkōü),汉文翻作突厥(只《续通历》及《册府元龟》四一曾见“突屈”之异译),其意义则力也,权也,能也。

此族初起之地,相传是金山(或阿尔泰山)一带,西魏大统八年(五四二),从连谷(榆林)入寇,是为突厥出现于汉史之首次。(《周书》二七)

突厥自称是狼种,无疑即上古之狄(字从犬)或翟。(《史记·赵世家》:“翟犬者代之先也。”)酋长首见于中史者曰土门(Tumïn)可汗(Qaghan),土门之原语,据我所见,应即突厥语之tümän,此云万也(吐火罗语tumane,tmane,tman),匈奴最初之单于名头曼,实同语异译,《史》、《汉》意译为“万骑”,后来赫连勃勃有统万城,即肖音而兼孕义者。(见拙著《元初西北五城之地理的考古》)金人称忒母,蒙古称秃绵或万户(《史记·李广传》有万户侯),此可汗必原来任万夫长,故以官为名。《新唐书》又作大吐务,亦称伊利可汗,伊利(il)犹云王也。

不想错过《隋唐史》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