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8章完结

刘开荣对佛教译经,曾有如下之两点意见:(一)佛教译经所与“古文运动”的刺激。(二)佛经体裁与传奇小说的形式比较:(1)散、韵合体,(2)散文担任叙述,韵文担任歌唱,往往是重叠叙述。按早期译经,如原引善友故事,系纯用两汉文字以表达外国故事,非外国故事之影响汉文,缘此时译事少数佛徒方在尝试,并无变化一般文学界之能力。迨六朝末期,翻译大行,而同时国内之骈俪体格,亦日趋繁丽,译经方面尚多少受其熏染。从实际来看,第一点之立论,显未完满。下逮初唐,内则南北统一,外则四海会同,环境上总要求能够表达真意的文字,故子昂之后,继起者多人。关于第二点,赞即传之总结,广义言之,亦即传之复述。惟刘氏论唐代变文云:“它一直是与人民保持最密切的接触,为人民服务,所以它的前途愈来愈光辉,它的生命也就永无穷尽。”言尚撷要。变文的好处,在能接近群众而又不失其自然及真切之美。

第十七节 文字由骈俪变为散体

六朝常称无韵者为笔,有韵者为文(《文心雕龙》),今则统言之曰文。原夫两周金刻,散文、韵文各异其体,散文句法不拘字数,韵文则四言居多,散文之末,又可参入韵文(如宗周锺、叔弓镈、齐氏锺等)。在古经中,《易》之韵文常是卦辞,《左传》散、韵相杂者多是繇辞(皆即后世签语之类),此当别论。次之如屈原《卜居》,前后段都为散体,中间一段自“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起,至“谁知吾之廉贞”止为韵文,又《渔父篇》之中间,插入韵文“举世皆浊”两句及“圣人不凝滞于物”八句,篇末之前,缀歌辞四句,其余起、收及中间都是散体。最显著者莫如《山海经·西山经》之一节,兹录全文如下:

不想错过《隋唐史》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