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而连带引起者尚有募兵、边兵两个问题,今请先论募兵,边兵则于下节专言之。
征兵与力役同一性质,同出于原始社会[77],后世乃有志愿募兵,两者孰利,为争讼未决之问题,或又主寓兵于屯(今军队协助生产,即其遗意之变通)。世无久远不弊之制,是在乎随时刷新。《荀子·议兵》:“人主欲得善射、射选中微者,悬贵爵重赏以招致之。”首见选募之法(即职业兵),汉武帝以后常行之[78]。入唐则贞观十八年发天下甲士召募十万,并趣平壤,以伐高丽。(《旧·本纪》三)太宗对群臣曰,朕今征高丽,皆取愿行者,募十得百,募百得千。(《通鉴》一九七)龙朔元年,于河南、河北、淮南六十七州,募得四万四千余人,往平壤带方(《通鉴》作镂方)道行营。(《旧·本纪》四)咸亨三年正月,发梁、益等十八州兵募五千三百人往姚州击叛蛮。(《旧·本纪》五)《唐律》亦早有“征人”之规定。据是观察,知封建时代,常不得不兼用募法;盖人口既多,如普遍征兵,国家无需此巨大之军备,抑亦费用太大,官吏又易因缘为奸,不如召募之便利也。谷氏以为府兵之利在众强长久,“募兵的弊病甚多,兵的分子不良,亦其一种。府兵得免此弊。1.简点丁壮,须验才力。2.入籍以后,不得改业。3.农隙工余,须行自习,府有冬试,番上有校阅……4.后备丁壮增多,可养成全国皆兵而无以兵为职业的风气[79]”。其实募兵亦可挑选。1、2两点,并不见得募兵弗如府兵,以言操练,则职业兵更优为之,谷氏所提,未足以判二者之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