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一下《吐火罗传》,《通鉴》二一六作朅师,《元龟》九六五及九九九讹朅帅。沙畹误以为即今之Chitral,(《西突厥史料》一一八页)又或以为即其附近之Wasit,据我最近考证,应在今麻斯多(Mastuj)附近,详说见拙著《羯师与赊弥今地详考》。又Kaskar一名与我国之“喀什噶尔”甚相近,读者幸勿误混。
120.困乏二字,据冯氏校改。(同上《史料》一五一页)
121.《会要》九四误为景龙二年。
122.《通典》、《旧·传》及《通鉴》二〇四均同,惟《会要》九四作长寿二年(六九三)。
123.慧超《往五天竺国传》作于开元十五年,亦以焉耆为四镇之一,可互证。
124.他书多作交河,此据《旧书》一九四下及《元龟》九七九,辨见拙著《唐史馀渖》。
125.沙畹又引Tabari之书,苏禄被杀在回历一一九即开元廿五年。(《西突厥史料》二〇六页)
126.此据《旧书》及《考异》引《实录》,《新书》二一五下作都摩支,《元龟》九六七作都摩友,“友”应为“支”字之讹。
127.见《回教百科全书》二九册七三六页Kara-kalpak条。
128.Bailey谓于阗文之名,传自我国(一九三九年JRAS九〇页),据余所见,适得其反。又“食”“实”“石”在中古均为辅音收声,冯家昇《从历史上看阿拉伯和中国的友好关系》(一九五五年六月九日《光明日报》)只推原“大食”于波斯文Taji,亦未得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