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元年(八九四)唐以义潮孙张承奉为节度。天祐二年(九〇五),有张奉者自立为白衣王[116],号西汉金山国。约后梁贞明五年(九一九),张氏戚曹义金主州政[117];至宋景祐二年(一〇三五),始为西夏所并。
第四十七节 西北之内附部落
一、党项之兴及吐谷浑之同化
回纥甫定,党项复扰。党项之语原,余曾证为古突厥文之Tangut(后译唐古、唐兀),突厥文称其复数,汉语称其单数[121],亦即于阗文之Ttamgūtvā[122]。部落甚多,不相统一,拓拔氏最强。北周时始大,其地北连吐谷浑,东接临洮(今临潭西南)、西平(今乐都)[123],西拒叶护(即西突厥),南北数千里;换言之,即自今青海东南部南达西康,西迄西藏之东北。迨后吐谷浑虽衰,吐蕃又盛,党项乃渐向北移(与一般民族多自北徙南异)。吐谷浑,宋以后鲜有闻(《通鉴长编》一二,开宝四年,丰州言愿诱吐浑、突厥内附),而党项则成立西夏帝国,意前者同化力较强,否则其一部渐消纳于后者之中也(如吐谷浑本拓拔之裔,而党项亦有拓拔氏,又隋时吐谷浑有嵬王,而西夏时有嵬名令公)。俗皆土著,有栋宇,妻其庶母、伯叔母、嫂及子弟之妇,唯不婚同姓。人多寿,年至一百五六十岁。无文字,但候草木以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