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24章完结

由于以上所记,知甘州回鹘当日系信奉摩尼(参前卅四节)。^山\八?看`书,王· ¨毋.错_内/容!整个部落似由寄居甘、凉之突厥各族——尤其是思结所组成,称曰回鹘者,举著要之族以概括其他也。传至宋天圣六年(一〇二八),始为西夏所灭,享国约一百三十载[135]。

(2)契苾 贞观六年来降,置于甘、凉二州,(《旧书》一〇九)与回纥、思结、浑等杂居。(同上一〇三)大和六年,振武节度李泳招收得黑山外契苾部落四百七十三帐。(同上一七下)开成时,振武刘沔率其部讨破党项。(同上一六一)会昌讨回纥之蔚州刺史契苾通,(《文饶集》五)中和元年败李克用之振武节度契苾璋,(《新书》九)皆其部人也。

(3)浑 初唐投降之浑,一部入塞,麟德中,灵州界上住浑、斛薛部落万余帐,后徙之河北。(《旧书》一八五上)亦有居凉州界者,开元中,其酋浑大得以罪流吉州,(同上一〇三)相德宗之浑瑊一家,即属此部。

(4)奴剌(奴赖) 贞观廿一年,奴剌啜匐俟友[136]率其部兵千余、口一万内附,开元三年,北蕃投降者有奴赖部,(《元龟》九七四)沙畹谓即奴剌[137]。*r·a+n′t?x¢t../c¨o¨m¢上元二年,奴剌合党项寇宝鸡,宝应元年,寇成固及梁州,永泰元年,仆固怀恩又诱奴剌等入寇,(《新书》二二一上及《通鉴》二二二)其后无闻。

第四十八节 外族之徙入与汉化(附蜑之名称)

安志敏言:“中国古代之文化,决非由某一民族或某一单纯之文化所构成。”[141]此其说应为考古学家所公认。晚近二三十年,我国治上古史者亦尝努力作民族之分析,若为炎帝集团,若为黄帝集团,分别部居,有如指掌;然究其旨归,空洞无物,某集团相当于人种学之某派,否则因何关系而结合,其文化有何特点,曾无明了之界说,但求意想之编排,对于科学上之人种及考古,绝不能表现或多或少之现实联系,纸上谈兵,大辜所望。更锢蔽者,坚持单元,摆在眼前之汉、唐书说,熟视无睹,或充耳不愿闻,缺乏学者应有的虚衷态度,何怪乎致力虽多而呈功尚少矣。兹将汉、唐地理书说关于战国前戎、狄(亦作翟)两族之分布地域,约依自西而东之顺序,分列两表,(亦许书说未尽,然已可窥见大概)凡是汉郡、唐州,只取其所治之县,对注今地,下加“一带”字样为别。-衫′巴?看_书/网^ ^醉′歆`蟑*洁¢耕-辛~快?又汉县命名,如“渠搜”、“大夏”等,注家均认其与“龟兹”同例;实则此各种民族早已在当地奠居,汉置郡县,乃因之立名耳。

甲、戎族分布表

敦煌郡敦煌 《汉书》颜注,即《春秋左氏传》所云,允姓之戎居于瓜州者也。今敦煌。

瓜州 《通典》,古西戎地,战国时为月支所居。今安西一带。

肃州 《元和志》,古西戎地也,六国时月氏居焉。今酒泉一带。

张掖郡骊靬 《汉书》。(钱坫新斠注“本以骊靬降人置县”)今永昌。

昭武 同上。今张掖西北。

甘州 《元和志》,自六国至秦,戎、狄、月氏居焉。今张掖一带。

凉州 《通典》,周时为狄地。《元和志》,自六国至秦,戎、狄及月氏居焉。今武威一带。

陇西郡大夏 《汉书》。今导河(宁夏)。

洮州 《通典》,秦、汉以来为诸戎之地[142]。《元和志》,古西羌地也。今临潭一带。

陇西郡 《后汉书·西羌传》,秦昭王火义渠戎,始置。今临洮一带。

渭州 《元和志》,古西戎地,战国时羌、戎杂居其地。今陇西一带。

天水郡道 《汉书》应劭注,,戎邑也。今陇西。

戎邑道 《汉书》。今秦安。

秦州 《通典》,古西戎之地。今天水一带。

陇西郡上邽 《汉书》应劭注,故邽戎邑也。今天水西南。

安定郡 《汉书》杨恽《与孙会宗书》,安定山谷之间,昆戎旧壤。今固原一带。

原州 《括地志》,战国及春秋时为义渠戎国之地。今固原一带。

安定郡朝那 《汉书》应劭注,故戎那邑也。今平凉。

乌氏戎[143] 《括地志》,周之故地,后入戎。

不想错过《隋唐史》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