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49章完结

言航术则南海远航,只有利用信风(大食语mausim犹云有恒之物质,转为英语之monsoon),唐人书虽未说及,然由宋代作品可以见之。+微¢趣`小¨税?枉¨ \追,最*歆+蟑¨結+故自我国往返大食,总经二年;如计其实在航程,遇顺风时每程约需九十至一百日。

唐时之海舶,概为帆船,因其国别而有种种称谓,如波斯舶、崑舶、婆罗门舶、师子国舶、古逻舶,是也。师子国舶最大,梯而上,下数丈皆积宝货。舶发之后,海路必养白鸽为信,舶没则虽数千里亦能归。(《国史补》下)大者长二十丈,载六七百人。(玄应《一切经音义》一)广州江中寄碇外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深六七丈。(《唐大和上东征传》)其制不用铁钉,只使桄榔须系缚,以橄榄糖泥之,糖干甚坚,入水如漆(《岭表录异》)[236]。

内河航运,唐人亦有所发明,如德宗时曹王皋创造两轮战舰,以足力踏进,(《旧书》一三一)是其一端,宋杨么在洞庭湖用四轮激水,船行如飞,当本于此。

乙、对外之重要海道

贞元宰相贾耽考方域道里之数最详,从边州入四夷通译于鸿胪者莫不毕纪,(《新书》四三下)书已失传,惟《新书》尚撮记其最要之七道[237],本篇仅拣其海道二段论之。+b\q′z~w?w·._n\e·t?

1.南海通路

自东晋至六朝,经南海来往之名僧,如昙摩耶舍(罽宾人)以隆安中达广州,求那跋摩、(罽宾人)经师子国至阇婆,元嘉元年乘商人竺难提舶到广州,昙无竭(幽州黄龙人)宋时于南天竺随舶回广州,又求那跋陀罗以元嘉十二年随舶至广州,(《高僧传》一及三)寻其行踪,相信南海交通,已有直航、转航之区别。沿至初唐,则所得资料,更为明晰,如:

新罗僧二人 发自长安,远之南海,泛舶至室利佛逝(即今苏门答腊东岸之巴林冯‘Palembang’)国西之婆鲁师(Baros,在苏门答腊)。

常愍 遂至海滨,附舶南征,往诃陵国(当即今之爪哇),从此附舶,往末罗瑜国(当与近世之“巫来由”语原相同)。

义朗等 既至乌雷(县属陆州,在合浦西三百里),同附商舶,越舸扶南,缀缆郎迦戍,附舶向师子州。`墈`书·屋+ -免!废+岳′犊/

会宁 麟德年中杖锡南海,泛舶至诃陵洲。

明远 振锡南游,届于交趾,鼓舶鲸波,到诃陵国,次至师子洲。

彼岸及智岸 由天竺回,泛舶海中,遇疾俱卒,所将经论,咸在室利佛逝国。

昙润 达于交趾,附舶南上,至诃陵之北渤盆国。

道琳 鼓舶南溟,越铜柱而届郎迦,历诃陵而经裸国,经乎数载,到东印度之耽摩立底(Tāmralipti)国(在Hooghly河口,今名Tamluk,古印度商港)。

昙光 南游溟渤,至东天之东诃利鸡罗(Harikera)国。

慧命 泛舶行至占波,适马援之铜柱,息匕景而归唐。

灵运等 越南溟,达西国。

智弘 至合浦升舶,风便不通,漂居匕景,覆向交州,复往海滨神湾,随舶到室利佛逝国。

无行 东风泛舶,一月至室利佛逝国,后乘王舶,经十五日,达末罗瑜州,又十五日到羯荼(Kedah)国(今马来半岛西岸槟榔屿之北)。至冬末转舶西行,经三十日,到那伽钵亶那(Nagapattanam)。从此泛海,二日到师子洲。复东北泛舶,一月到诃利鸡罗国。

法振等 整帆匕景之前,鼓浪诃陵之北,巡历诸岛,渐至羯荼。

大津 泛船月余,达室利佛逝洲。

此外如交州之运期、木叉提婆及窥冲,爱州之智行及大乘灯,或泛舶南溟,或直航天竺,均赖商船,故能远渡(以上皆武后已前)。义净自记所经,尤为详悉;彼以咸亨三年(六七二)十一月附波斯舶,离开广州,未及两旬,达于佛逝;经停六月,转往末罗瑜国;复停两月,进向羯荼;至十二月,乘王舶赴东天,北行十余日,经裸人国,再半月许,望西北行,遂达耽摩立底(以上皆见义净《求法高僧传》)。此为中古留学最盛时期,缀片段之遗文,见海程之涯略。大抵随附商舶,所费不资,然自高宗末叶,吐蕃阻梗,商旅遵陆,时虞截劫,是又促进海洋交通之一因。

图一一 西南洋航行之东段

印度僧徒往来我国者亦有零碎之航程记事,如:

般剌蜜谛(

不想错过《隋唐史》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