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心变得冰冷和坚硬。皇宫后院闹出有伤风化之事,抢的居然是皇帝的枕畔之人。就是放到今日的开放社会,家丑外扬也是大忌。身为皇帝的李渊如果不是脑子坏掉了,他怎么可能会召集众大臣,让兄弟之间当面对质?这完全是一种自取其辱的做法。
不管这份奏章的真实性有多少,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它的确起到了引蛇出洞的效果。当时李世民很有可能写过一份奏章呈报李渊,内容也一定涉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某些要害问题,而且极具杀伤力。不然李建成也不会坚持入宫与其对质,他担心如果再不出面就有可能坐实李世民对他的诬告,处境会更加被动。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李建成却选择了太多的曲线。李建成这时候也有些后悔没有听从李元吉的劝告,用杀人这一最简洁有效的办法解决问题。李建成从张婕妤处得知奏章内容后,决定入宫与李世民当面对质。如果这份奏章不存在,李建成就不会入宫,后面的事也就不复存在,历史就有可能重新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