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雨腥风的战场,甚至有可能连江山都被他们断送。
贞观十七年四月七日,李世民亲临承天门,下诏册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同时大赦天下。随后,李世民对宰执大臣们公开表态:“朕如果立李泰为太子,那就表明太子的位置可以靠钻营而谋取。自今往后,太子失德背道,而藩王企图谋取的,两人都要弃置不用,这一规定传给子孙后代,永为后代效法。而且李泰为太子,则李承乾和李治均难以保全,李治为太子,则李承乾与李泰均安然无恙。”这是一个父亲为了避免骨肉相残,而不得不做出的一种选择;这是一个皇帝为了顾全大局,而不得不对拥立李治的大臣们所做的一次重大妥协。
在这场波谲云诡的夺嫡之争中,李承乾的铤而走险和李泰的处心积虑最终都没有给他们带来好运,反而意外地促成了李治这匹政治黑马的最后胜出。
在这场险象环生的政治博弈中,李治的年轻、幼稚和仁厚,不但不是一种劣势,反而变成了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李治继任储君三天后,李世民在第一时间给他安排了一个极为可观的辅臣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