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2章完结

高宗将长孙无忌再次召入太极宫,向他表达了自己废后的想法:王皇后嫉悍凶险,不堪母仪天下;而武则天贤淑明达,可取而代之!

长孙无忌在一旁默默地听着,始终没有开口说话。\3+叭?墈\书·蛧/ ^最¢芯?彰-结~哽\薪`筷,在高宗情绪激动的时刻,沉默不语是他用来对抗圣意最有效的选择。而这一次,废除王皇后这一想法已经成为植根皇帝心底的信念。

李治以厌胜为罪,禁止柳氏进入皇宫;七月,他又将王皇后的舅舅柳奭降职为离京遥远的荣州刺史。在一手打压王皇后的同时,他又一手力挺武则天。在暂时无法将武则天册立为皇后的情况下,就在修改制度上做文章,他想在贵妃之上设一个宸妃的称号来册封武则天。

“宸”,为北极星之所在,后引申为帝王之所居,乃至帝王本身。以“宸”为特设封号,彰显其地位的尊贵与超然,隐隐有傲视群伦之意。这是一个折中方案,唐高宗认为应该没有多大问题。不料他刚说出自己的想法,就遭到了中书、门下两省宰相的强烈反对。+顽¨夲`鰰¢栈? .芜?错.内~容/刚被提拔的中书令来济、门下省侍中韩瑗,先后上表以不合制度为由谏止,“妃嫔有数,今立别号,不可”。

在这次行动中,长孙无忌并没有亲自出面,甚至褚遂良都没有露面,而是授意韩瑗和来济出面谏阻。他们已经从皇帝调走程知节的事件中看出了事态发展的走向。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这时候不适合直接出面,那样只会激化矛盾。更何况这次所议的又不是皇后的废立,他们出面也显得目标太大。

尽管两位权力大佬躲在幕后,可他们还是感受到了风雨欲来的逼人态势。

韩瑗和来济都是王皇后舅父柳奭罢中书令后新提拔起来的,韩瑗与长孙无忌有姻亲之谊。来济是个性格略显耿直的人,此番进谏,应该是出于对大唐礼仪制度的维护。既然有重臣施压,封妃原本也不是武则天的终极目标,她也不想在这件事上做过多纠缠,所以进号宸妃一事,也就不了了之。“宸妃事件”只是一颗试探性的石子,反馈回来的信息正如她所料。/鑫_纨. ¨ ¢神!颤. ^吾·错·内!容/

武则天觉得,自己在后宫世界孤军奋战的状态要尽快结束,只有将朝臣间那些反长孙无忌势力集结起来,形成抱团势力才行。前方虽然阻力很大,但是也有未知的希望等候。

有人反对,就会有人站出来力挺。就连那些拥有芝麻大的权力的小小的基层官员,都会有人投其所好,更何况是堂堂的一国之君?那些受到长孙集团打压排挤、无法得到重用的官员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希望通过废后,在帝国的权力系统来一次大清洗,让他们能够在这场权力的轮盘赌中赢一把。

正在武则天筹划着下一步如何围绕许敬宗做一做文章时,朝中却发生了一起不大不小的事件。任何一起小事件都有可能引发大变局。当时朝中有一个中书舍人名叫李义府,是贞观年中后期被推荐入仕的,属于魏王党的外围。在历史的舞台上,一个局面结束,新局面将要展开时,关键人物通常是那些可以改变时局的英雄。

当然,李义府和英雄相距甚远,却比一般英雄更令人感兴趣。此人阴狠、笑里藏刀,因此江湖名声较差,人送外号“李猫”。由于他有学识、会官场投机,历任监察御史、太子舍人、中书舍人等职,并成为弘文馆十大学士之一。有人赏识他,同样也有人鄙视他,长孙无忌就是讨厌他的人之一。长孙无忌一直想让此人从眼皮子底下消失,准备将其逐出京城,降职为壁州司马。

长孙无忌授意草拟的敕令还没有送达门下省公布,李义府已经通过自己的耳目收到了消息,无奈之下便向同是中书舍人的王德俭请教应对之策。

官吏的升迁及调动,都有一套程序。先由中书省起草,送达门下省,经天子批准后才会公布。王德俭是另一位失意官员许敬宗的外甥,在权力集团内部被人称为“智囊”。因此,王德俭向李义府授计,应该是许敬宗的意思。

也许许敬宗曾和他这个外甥说起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但这个机会的投资风险太大。王德俭之所以自己不去“叩阁上表”,争取那一套富贵,而是把机会让给李义府,是因为他还无法准确把握这么做的结局。叩阁上表是有风险的,因为此时长孙无忌还占有绝对的优势。

王德俭见李义府遭到这样的排挤,不妨死马当活马医,拿他来做一个&ld

不想错过《帝国往事》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