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92章完结

光宅元年,受徐敬真(徐敬业的弟弟)案株连的秋官尚书张楚金、凤阁侍郎元万顷、陕西刺史郭正一、洛阳令魏元忠四人被判处死刑。*9-5+x\i\a`o,s-h-u\o·.¢c-o\m~武则天认为魏元忠等人是帝国需要的人才,特赦改为流配岭南。特别是魏元忠,他是平叛徐敬业之乱的功臣之一,这次徐敬真将他供出来是为了报复,想借酷吏之手将其除掉。武则天是个惜才之人,死里逃生的魏元忠先后擢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检校并州长史,并最终进入帝国宰相之列。武则天死后,他又在中宗朝得到重用。

开国皇帝在创业过程中,需要大量地储备人才,尤其需要那些忠诚的死士用刀锋为自己冲锋陷阵。对于武则天来说,她的权力之路与那些开疆拓土的帝王并无二致。虽然不用将四分五裂的疆土重新缝合,可新旧权力秩序的交替,同样需要忠诚的死士,那些酷吏就是为她打天下的死士。

等到最高权力尘埃落定,武则天的政治策略也做出调整。在开国皇帝与功臣之间,有一条“兔死狗烹定律”。皇帝和功臣由于权力分配破坏了权力系统的理性秩序,私人的情感因素被权力控制到了最低程度。¨三*8·墈?书_枉~ +埂+辛·嶵!哙?

武则天与酷吏之间的关系,就像开国皇帝与功臣。武则天登基后,已经强烈地意识到,用酷吏肃清官僚贵族反对势力后,帝国必须及时走上一条清明的政治轨道。正因为如此,武则天在遏制酷吏的势力和威势方面果断地收刀。她的理由是:“古人以杀止杀,今朕以恩止杀。”也就是说,过去的君王是以杀戮来结束杀戮,而今天她要以恩来制止杀戮。

要理解酷吏的下场,我们无法忽略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像武则天这样的非法篡权者与合法继任者之间最大的不同,是获取权力的路径。那些以创业者面目示人的开国皇帝在撕裂和破坏旧的政治格局时,也是非法篡权者。

合法继任者是在儒家温文尔雅、充满书卷香气的伦理纲常的上层文化氛围中实现权力交接的,虽然中间也有阴谋和手段,但人的尊严与价值是得到充分保障的;而开国皇帝则不同,他们在创业的过程中,没有上层文化的那种雅致与悠闲,他们为了权力步步为营,在危机感的逼迫之下,道德和良心让位于更为现实、更为精明、更为残暴的手段。/6?妖+墈\书~蛧′ ,勉^废_粤¢黩·所以从文化层面上来说,篡权者走的是下层文化路线。这种文化往往伴随着破坏、饥饿、抢夺与血腥。创业者要动用手里有限的资源,将算盘打到最精,将手段用到极致,才能让每一寸资源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等非法篡权者的权力底座变得牢固时,他们的身份也随之转换,由创业者变身守业者。他们要在空疏繁碎、悠闲雅致的上层文化的氛围中,将整个国家置于自己的个性、爱憎和狂想之下。酷吏的存在显然不符合武则天这时候的用人标准,残暴与血腥已经逐步让位于天意王道。武则天这时候已经在为推进帝国转型寻找新的权力合作者。

武则天最为赏识的大臣之一——狄仁杰也差点毁在酷吏的手中。魏王武承嗣认为宰相狄仁杰是他被立为皇嗣的主要障碍,于是勾结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当时法律中有一项条款:“一问即承反者例得减死。”也就是说,只要承认自己是谋反者就可以判处死缓。

当来俊臣逼迫狄仁杰承认自己有谋反之实时,狄仁杰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时。还没有等来俊臣将那些鬼见了都发怵的刑具摆好,狄仁杰就当场服罪:“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来俊臣只好将狄仁杰等人收监,待日行刑。

来俊臣肯定是冷笑着走出刑讯室的,可他又感觉不太过瘾,毕竟没有见血,没有听到狄仁杰这样的良臣在自己刑具下的号叫。

狄仁杰找了个机会,从衣服上撕下一块布,将自己的情况写在上面,然后塞到棉袍里,以天热换单衣为借口,让家人带了回去。狄仁杰的儿子见信后,马上持书上告。武则天召狄仁杰当面质问:“承反何也?”狄仁杰从容不迫地答曰:“向若不承反,已死于鞭笞也。”狄仁杰也是实话实说,他要是不承认,凭来俊臣的酷烈手段,只怕早就被对方折磨致死。狄仁杰不是神探,却运用自己的才智计谋死里逃生。

武承嗣欲根除后患,曾多次奏请诛之,都被武则天拒绝。为了帝国

不想错过《帝国往事》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