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章完结

来也是心知肚明,只是为了平息舆论,显示朝廷对于平民子弟的格外照顾,不得不摆出义正词严的姿态。在事情处理完毕后,他又进一步调整制度:要求以后的顺天乡试要专门为中高级官员子弟辟出名额,不能任其中式人数无限膨胀,侵害寒门利益。此外,顺天乡试主考要改为临时点派,以避嫌疑,由前一科状元出任主考的成例不再执行。

事实上,抛开这场沸反盈天的群体性事件不说,这一科顺天乡试,可谓英才云集,其中按中学教科书的说法,为“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版图奠定、民族融合、边疆开发”做出突出贡献的就有两位。一位自然是年羹尧,另一位是雍正年间西南地区改土归流活动的主持者、乾隆初年的头号重臣鄂尔泰。鄂尔泰是满洲镶蓝旗人,姓西林觉罗氏,也是一位名单中未被提及的官宦子弟,其父鄂拜官居国子监祭酒,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大学校长。

除了年羹尧、鄂尔泰这两位特别突出的人物外,当年乡试举人之著名者还有蒋廷锡、史贻直、励廷仪、唐执玉、杨永斌、伊都立、刘师恕、王景曾、黄叔璥、赵熊诏等。其中,蒋廷锡、史贻直是雍正、乾隆两朝重臣,均官至大学士;蒋廷锡为首任军机大臣;励廷仪官至刑部尚书;唐执玉、杨永斌、伊都立至总督;刘师恕至侍郎。以上《清史稿》俱有传。此外,王景曾亦至侍郎。黄叔璥为首任巡台御史,著作颇多。赵熊诏则高中康熙四十八年(1709)状元。

一场波折之后,年羹尧在次年以举人身份会试中第,殿试发挥出色,考卷被阅卷大臣列入前十,进呈康熙皇帝。康熙皇帝或许是对上年的乡试群体性事件还心有余悸,或许是对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有所不满。他当场对年羹尧的考卷表示不屑,反对将其列入前十,又特别下旨,命令本次殿试,凡属大臣子弟,不论成绩如何,一律置于三甲,将一、二甲的“高第”全部腾出来,安排平民子弟。

不想错过《年羹尧之死》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