禵本人倒是圣眷日隆。胤禩集团中的许多成员,包括胤禩本人在内的几位皇子,也都开始转向支持胤禵争储。清廷与准部在西藏的战争打响后,胤禵以贝子身份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率军西进。康熙下诏令蒙藏各部落配合胤禵作战,诏书中写道:“大将军王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朕深知其有带兵才能,故令掌生杀重任。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项,均应谨遵大将军王指示。”至此,很多人都认为,只要胤禵一战成功,皇位非他莫属。是以得志或不得志的王公亲贵、八旗大臣、闲杂人等,纷纷将子弟送到胤禵军中做事,图个军功荣身、从龙在前。
与风光无限的十四阿哥相比,年羹尧的本主、雍亲王胤禛则显得沉寂得多。青少年时期的胤禛并不算康熙帝十分喜欢的皇子,康熙三十七年(1698)第一次大封诸子时,二十一岁的胤禛被封为贝勒,而仅比他大一岁的三哥胤祉却压他一头,被封为郡王。此次册封前,曾有人建议康熙向明朝学习,将成年皇子都封为王,被康熙拒绝了,理由是:“我朝太祖太宗的时候,皇子封王与否,是视其贤与不贤,像代善、多尔衮这样有能力有贡献的人才能封王,差一些的只能封贝勒、贝子,更差的干脆不封。我现在给皇子封爵,也不能存有父子私爱,要向祖宗学习,视他们的才德来定等级。”可见在这一时期,胤禛在康熙心目中是不大排得上号的,在兄弟中处于边缘位置,自然也谈不上有什么谋取储位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