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汗子孙在西藏的主宰地位,而改以藏人治藏,这引起了青海和硕特部,特别是其当时的最高领袖、亲王罗卜藏丹津的不满。另外,这次战争过后,清廷以和硕特部引导清军入藏有功为名,加封罗卜藏丹津的侄子、亲清派的贵族察罕丹津为亲王,与罗卜藏丹津平起平坐,大有分而治之的意思。这让原本独霸青海的罗卜藏丹津更为恼怒,产生了联合准噶尔部、反叛割据的念头。
对于罗卜藏丹津的这一动向,经营蒙藏地区多年的年羹尧早有察觉,并随时向北京递送消息。因此,对于青藏地区近期仍然难免一战的局面,雍正帝是有心理准备的。而一旦开战,他当然不能将争储落败的十四弟放虎归山,再派回西北领兵。那么,由谁来主持西北局面,才能确保自己即位之后首战告捷呢?想来想去,恐怕还是年羹尧最为可靠。
本来,当时有两个人可以作为继任大将军的后备人选,年羹尧只能排在第二位,排在第一位的是西安将军、贝子延信。延信是肃亲王豪格一系的宗室子弟,可巧,其兄延寿,正是年羹尧的前任门主。延信是康熙末年的一员骁将,康熙五十八年,他作为北路军主将,率军从青海入藏。北路军不但行军路线上的自然环境极为恶劣,且遇到准噶尔部主力军的激烈抵抗,历经百般艰辛,终于进入拉萨,与从云南、四川入藏的岳钟琪等部会师。为此,康熙皇帝盛赞延信“经自古未辟之道,烟瘴恶溪,人迹罕见,身临绝域,歼夷丑类,勇略可嘉”,封为辅国公;雍正即位以后,又晋封贝子。相对于延信的亲蹈险境、身先士卒,年羹尧在入藏战争中,更多时间是处在二线位置,负责调动军需、辅佐胤禵。所以论及战功,延信当在年羹尧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