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8章完结

与这两个人相比,年羹尧更具有今人所说的独立人格的意味。!白~马·书¨院? ¨芜,错*内′容+一方面,他的事功成就、社会关系并不完全依赖于雍正帝,既不是允祥那样的幼年相从、棠棣情深,又不是鄂尔泰那样的拔于微末、感恩戴德。另一方面,对于雍正帝那些显得失态的情感表达,他也没有表现出同等程度的亲昵逢迎,远不如与康熙皇帝的交流更加真挚自然,从单纯的人际交往和君臣礼数上讲,让雍正帝很不满意。所以,面对雍正帝同样的做法,允祥与鄂尔泰安然无事,到年羹尧身上却变成了糖衣炮弹。

此外,雍正皇帝对年羹尧的过度优待,也引起朝中衮衮诸公的反感。青海作战之前,年羹尧能够执掌大将军印,且达到信任之专无以复加的程度,无疑是雍正帝力排众议、乾纲独断的结果,朝中一些老派满蒙贵族,一直对他出任大将军颇多非议,且矛头直指满汉之别。如康熙末年曾随胤禵出征的将军、宗室宗扎布就曾向人抱怨:“而今之世,满洲、蒙古断难兴盛。凡辅政大臣,皆为汉军、汉人,故汉军、汉人必兴盛。”雍正帝就此驳斥云:

当时青海之事可危可虑,凡事俱由朕与怡王、舅舅隆科多、都统拉锡等从中详密商定,而在外军务则令年羹尧主管。_新¨丸+夲?神-占~ ¢醉¢新?漳!节¢埂`辛/筷·年羹尧孜孜黾勉,率领当地边塞汉兵,不糜钱粮,不劳兵马,须臾克奏肤功,从而平定青海之贼,以宁边陲。如此之人,不能委以大将军乎?朕用人不当否?就以此事而论,倘若授以允禵为大将军,面由尔等辅佐,该事能如此完结否?尔言未用满洲兵,路途如此遥远,即派满洲兵,亦难赶到,而仅用边塞绿旗兵,即能击败贼敌,扬我军威,可喜可贺,我满洲兵更显威武,此事又有何虑之处?前为西藏之事,年羹尧亦筹备四川兵马,力争务取西藏,即照皇父指教,孜孜向前,进定西藏。至圣皇父曾屡次谕曰:我朝仅隆科多、年羹尧二人有大将之才,此事人人皆知。

可知其中所言汉军者,即指年羹尧而言。

多年后,雍正帝又亲自讲出一件往事,说正当年羹尧在西宁坚守孤城之际,对雍正即位助力最多的国舅隆科多曾秘密进言,认为应对年羹尧有所掣肘,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说不好他哪天带兵叛乱、反戈一击呢?对于隆科多的这个说法,雍正帝还没来得及回应,他身边的另一位重量级人物、怡亲王允祥就表示反对,说既然已经把大军交给年羹尧,疑神疑鬼也没有意义了,派人掣肘,对军事行动不利,还不如一切照旧,让他把本事都使出来,打赢了算数。_卡¨卡`晓_说?蛧~ ^首·发_

大约有读者看到这里会认为,对年大将军的忠诚度,掌握人事大权的隆国舅颇有疑虑,而掌握财政大权的当家亲王大力支持。实际上,事情也并不是这么简单。那么,这雍正初年的政坛三巨头关系到底如何,他们之间的角力,对年羹尧的未来有什么影响呢?

三巨头的恩怨情仇

在本系列第一篇中,我们提到了酸文人汪景祺的那篇《功臣不可为》,他在其中说到,像年羹尧这样的功臣,除了让皇帝忌惮之外,还最招两类人恨:一是管人的,必定嫌他肆意举荐、滥赏冒功;二是管财的,必定骂他报销违规、私藏缴获。汪氏所言,名为总结历史规律,实际上必然根据当时朝中的情况确有所指。毕竟,当时管人的吏部尚书国舅隆科多,管钱的总理户部事务和硕怡亲王允祥,既与年羹尧势均力敌,又矛盾重重。

前文我们提到过,隆科多身为满人贵族,本来对年羹尧掌握四省兵权存有戒心,甚至直接向雍正帝建议要对其有所防范。此外,作为吏部尚书,隆科多对年羹尧大肆举荐亲信、严重干扰正常人事制度运作的行为极为反感。

年羹尧本为川陕总督,后又奉命兼辖云南军务,对四省文武的仕途都有很强的发言权。随着战争的节节胜利,年羹尧开始不断以军功名义要求中央政府为他保荐的人员加官晋爵。他开列的保举名单通过密折直递君前,再由雍正帝以圣旨的形式下达给吏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吏部本身的选官流程。因为年羹尧每次推荐的官员太多,吏部不得已为其专立一档,谓之“年选”,和当年吴三桂的“西选”如出一辙。除西部四省官员外,年羹尧还凭借自己的特殊地位,经常对中央部院和其他各省地方官的任用提出意见。皇帝欣然采纳,圣旨从天而降,吏部只得照办。隆国舅何许人也?眼看着自己的事权被这样侵夺,怎能不开足马力,排揎年羹尧的不是?

除了职务冲突外,对这位炙手可热的国舅爷本人,年羹尧也

不想错过《年羹尧之死》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