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3章完结

皇太极继位时的金国,已是一个包括满洲人、蒙古人、汉人在内的复杂社会。¢1\9·9\t/x?t,.·c·o,m^满人入居辽沈汉人地区以后,民族矛盾激化,社会贫富悬殊,而外部明朝、蒙古的势力仍很强大。经济的恢复发展,民族关系的调整缓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对外征服的顺利进行,都需要将分散的权力集中到汗一人之手,以结束“三分四陆,十羊九牧”的涣散局面。

皇太极初立,只能暂时维持八旗分立、共同主政的局面。为了实现汗权的独尊,压抑骄纵的诸大贝勒,他循序渐进地采取了以下实际步骤:

皇太极采取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扩大八旗八大臣的权限。八大臣即八固山额真(后称都统)并非皇太极独创,但从这时起,享有了更大的权限,“总理一切事务,凡议政处与诸贝勒偕坐共议之;出猎行师各领本旗兵行,凡事皆听稽察”。参与议政,削弱了诸贝勒议政之权,出师领旗,削弱了诸贝勒兵权。同时增设“不令出兵驻防”的十六大臣和“令出兵驻防”的十六大臣,“佐理国政、审断狱讼”。_优!品!小¢说¨旺` +醉?新\蟑/踕*哽-鑫¢哙′[9]在这40名新任八旗高级官员中,除7人是宗室觉罗外,其余诸人出自15个较大的族姓。皇太极通过增加八旗大臣人数,为宗室贵族以外各族姓参政提供了更多机会,这有助于分散和削弱诸王特权,是强化汗权的初步尝试。

天聪三年(1629)正月,皇太极以关心三大贝勒操劳过度为名,改变了天命六年(1621)以来由四大贝勒按月分值、执掌国中一切机要事务的旧例,并用诸小贝勒代替他们。诸小贝勒都是皇太极的弟侄辈,他们名为执政,实际上不能不对皇太极言听计从。三大贝勒没有理由拒绝皇太极这种说来冠冕堂皇的关怀,只有点头“称善”。[10]

天聪五年,皇太极依仿明制创设了六部。每部以贝勒一人领部事,即贝勒多尔衮管吏部事,贝勒德格类管户部事,贝勒萨哈廉管礼部事,贝勒岳讬管兵部事,贝勒济尔哈朗管刑部事,贝勒阿巴泰管工部事。六部贝勒中,除皇太极庶兄阿巴泰管理六部之末的工部,其余五部均由其弟、侄执掌,借此排斥大贝勒对政权的把持。六部贝勒在年龄、资历、威望、权势等方面均不能与皇太极相提并论,他们分掌部务,和汗已不是当初“共治国政”时的平等关系,而是君臣隶属关系。~1/7/k^a^n¢w·e?n~x,u¨e..~c·o′m/

上述举措,尚不足以完全消除大贝勒在统治集团中居有的特殊地位。皇太极便巧妙地利用他们在军事、政治上的失利加以打击。

天聪三年(1629)十月,皇太极亲统八旗军队伐明,攻克了山海关内永平、滦州、迁安、遵化(今属河北省)等城。皇太极重视这一赫赫战果,认为是上天所赐,遂命每牛录遣护军3名、甲兵20人驻守四城,兵数较前为多,以阿敏和硕讬为统帅。翌年五月,明朝调集各路兵马反攻,滦州首当其冲,阿敏等惊慌失措,未作任何抵抗,就下令撤退,弃城而逃。逃前,下令屠城,降官降民几无噍类。

皇太极得知阿敏逃归,十分震惊。当时全国上下舆论汹汹,对阿敏等人强烈不满。六月七日,皇太极与代善、莽古尔泰两大贝勒入殿升座,召集诸贝勒及百官,罗织罪状16条,其中以“(太祖在时)阿敏挑嗾其父,欲离兄汗”;“自视为汗,欺凌在下诸贝勒”;丢弃永平,残杀降民,“使恶名扬于天下”等罪名为重。[11]经议,阿敏罪大,应当处斩。皇太极命夺其所属人口、财物,给其弟济尔哈朗,只留庄园8所。将阿敏“送高墙禁锢”。[12]3年后,有汉人降官以阿敏“自怨、自艾,悔不可及”为由,奏请皇太极效周文王,赦阿敏出狱,令戴罪图功。皇太极不纳。[13]阿敏被囚10年,崇德五年(1640)十一月病卒于狱,终年54岁。

继阿敏之后,莽古尔泰成为皇太极又一个打击对象。努尔哈赤去世时,皇太极被拥立,莽古尔泰虽附合众议,但他与皇太极的矛盾却日益加剧。天聪三年十月,金国军队首次毁边墙深入内地,对明腹地大举进攻。当军队行抵喀喇沁青城时,莽古尔泰与代善私相合议,反对进军,力主班师。两人意见与皇太极相左,各执己见。皇太极为此默然独坐,意甚不悦

不想错过《爱新觉罗家族史》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