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1章完结

皇太子再废再立,前后不满3年。?白`马.书.院^ `已\发!布`嶵_欣`蟑-劫!在帝制时代,皇太子被视为国本,废太子是头等大事。而玄烨却一废再废,留下的教训是很深刻的。事实证明,不完善的立储制度,不仅未能保证皇权的至高无上,反而对它的权威构成威胁。然而,储位悬缺,又会在政治上引起一连串阴谋和斗争。两次立储遇挫,玄烨开始慎言立皇太子事,他确定的太子标准是:“必能以朕心为心者。”[47]但诸皇子中何人符合这个条件,却难以验证。立储问题成为玄烨晚年难以排解的心病。

(二)秘密立储法的确立

在诸皇子争夺储位的日子里,皇四子也处心积虑,怀有觊觎之心,但手段更为高明。胤禛母乌雅氏,护军参领威武之女,并非出身显贵,在妃嫔中地位低微。生胤禛后进为德妃。胤禛21岁封贝勒,晋封雍亲王时,已年逾30岁。他接受满人戴铎“戒急用忍”的建策,在玄烨面前亟表恭顺,不露形迹,暗中结纳朝臣,多方活动,同时与兄弟诸王和睦相处。-狐?恋¢蚊-穴+ ,免\费*岳*渎-康熙四十七年,玄烨巡幸塞外,胤礽被遣送回京,命胤禛看管胤礽。尽管如此,胤禛仍站出来为被禁锢的胤礽说话,表现了与其他兄弟截然不同的态度,从而获得玄烨好感,夸他“深明大义”。当玄烨为立储失败而心情沮丧,身患重病之际,又是胤禛殷勤奉侍,不离左右。胤禛子弘历(后来的乾隆帝)于康熙五十年出世,也是促成胤禛继承皇位的重要原因。弘历儿时聪明伶俐,善读诗书,深得年届七旬的祖父宠爱。玄烨传见弘历生母时,连称她为“有福之人”。这对于胤禛继承大统,应是一个吉兆。

康熙五十六年(1717)十一月,玄烨召集诸皇子及满汉大臣,谕言中谈及自第一次废黜胤礽,“大病之后,过伤心神,渐不及往时”。然后郑重说:“死生常理,朕所不讳。惟是天下大权,当统于一。十年以来,朕将所行之事,所存之心,俱书写封固,仍未告竣。立储大事,朕岂忘耶?”最后说:“若有遗诏,无非此言。”[48]玄烨在谕中暗示已决定立储,只是未将选定嗣君言明。_求?书.帮¢ *埂¢新?嶵\全`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玄烨病死,死后,宫中传出遗诏,内称“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极,即皇帝位”。[49]

玄烨生前遗诏胤禛即位,是秘密立储的雏形,而将这种做法加以制度化的则是胤禛。

胤禛即位伊始,为防止日后宗室诸王为皇位继承再起争端,于雍正元年(1723)八月下诏,公开宣布实行秘密立储法。他当着总理事务王大臣的面,将事先秘密写好的储君名字放入锦匣中,封固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之后,宣布在其故去后再公之于众。秘密立储法的特点在于,建储之事是公开的,从而防止和减少了诸子间为觊觎皇位而展开争斗;同时它又是秘密的,在诸皇子中究竟立储为谁并不公开,这便于皇父从诸皇子中实行优选,又不会受到王公大臣的掣肘。[50]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胤禛亡故,皇四子弘历继位,就是按照秘密立储法,由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等王公大臣宣读胤禛亲书密旨。

秘密立储法是爱新觉罗皇室汲取历史教训,不断摸索,最终形成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基本解决了清太祖努尔哈赤以来尤为棘手的皇位继承问题,避免了储位相争,保证了皇室内部的统一和国家政局的稳定。秘密立储方法,为后来几代皇帝所沿用。除咸丰帝奕只一独子,且出生较晚,临死前一天匆忙立储;同治帝载淳、光绪帝载湉则均无子嗣。它突破了中国帝制时代长期以来立嫡立长的固定模式,使选贤重于传嫡长。换个角度讲,秘密立储法的确立,也是皇权巍然屹立的产物,选立嗣君的权力完全集中到皇帝一人之手,王公大臣不要说参与意见,连知晓的资格都被剥夺了。

三 削弱宗藩

康熙年间,诸皇子各结党援,彼此勾心斗角,矛盾日深,胤禛既厕身其间,已目睹其害。登极后,自知难以高枕而卧,于是把削弱宗藩作为当务之急。

胤禛即位初,下令兄弟诸王的名字“胤”字均改为“允”,以别于皇帝名讳。命允禩、允祥与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总理国家事务,臣下启奏和谕旨传出均经四大

不想错过《爱新觉罗家族史》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