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5章完结

胤禛信佛,但也不排斥道教。_a~i_h·a?o\x/i¢a~o`s_h^u,o!..c-o\m/在位期间,密谕地方大吏留心寻访深达修养性命之人,或道士,或讲道之儒士俗家。曾将江西道士娄真人召入京师,居光明殿。据说,胤禛曾令他结幡招鹤,颇为灵验,于是封为“妙应真人”。[133]京师中皇帝贵族富贵已极,就是贪生怕死,最有吸引力的莫过于长生不老,修道成仙了。道士入京,总是千方百计地逢迎宗室王公。恭亲王常宁(玄烨子)曾把道士请到府第中,请教长生术。道士说:“王今锦衣玉食,即真神仙中人。”见筵席上有烧猪,又说是“绝好养生术”,[134]这自然是投其所好。

总起来看,宗室王公对道教谈不上笃信,他们所看中的不过是娄真人一类道士所表演的除祟避邪的法术,或者能够妙手回春、起死回生的高超医技。虽然道教的影响不及佛教,但道教清净无为的思想与佛家修福来世的思想却总是水乳交融在一起,并对宗室贵族产生明显影响。宗室贵族受过良好的教育,一些人洞悉政治斗争的险恶而充满人生的忧患意识,他们锦衣玉食,又无劳苦寒暑之虞,追求的是一种恬淡闲适的生活,势必到佛、道中寻求慰藉,助长了参禅学道风的蔓延。.幻?想~姬` ¨已+发·布_罪.薪`蟑¢结,

宗室贵族不仅受到佛、道教的濡染熏陶,在接受西方宗教方面也有过一段插曲。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立而为世界三大宗教。唐代,起源于中东但开始主要在罗马帝国中流行的基督教(时称景教)传入中国,到元代也有欧洲方济各会士来华。元亡中断。基督教再度传入中国则是由明末清初来华耶稣会士们实现的。耶稣会是基督教三大教派之一天主教的修会之一。明亡后,耶稣会士继续留在刚刚入据北京的清廷。

汤若望于顺治、康熙年间掌管钦天监达20年之久,是当时影响较大的几位天主教传教士之一。他曾给福临的母亲治好了病,福临尊称他为“玛法”(对老者的尊称),不仅在宗教问题和道德问题上,而且在处理国务时,都向他咨询。按照美国学者恒慕义主编《清代名人传略》的说法:汤若望曾试图使福临皈依天主教,[135]但从顺治十四年(1657)起福临崇信佛教禅宗,使他的努力付之东流。

康、雍、乾三朝,耶稣会传教士的活动达到了顶峰。·5′2\0?k_s-w?._c!o.m^由于清朝皇室是他们工作的重点,所以一些宗室王公与他们私交甚笃。法国传教士巴多明熟通满语和汉语,在康熙帝和高级官员中享有威信。康熙帝与传教士交往很多,从后者了解到大量西方科学知识,但他并没有像传教士所企盼的那样皈依天主教。不过,巴多明成功地使宗室贵族苏努一家信奉了天主教。

苏努是努尔哈赤的玄孙,曾祖父褚英乃努尔哈赤长子,因诅咒其父被幽禁至死。因此,他属宗室中不那么得宠的一支。康熙年间,苏努历任宗人府左宗人、纂修玉牒总裁官,镶红旗满洲都统,乌兰布通之役立有军功,以后两次从康熙帝远征,因功晋封贝子,又被任命为奉天将军。苏努有13个儿子,子孙满堂。在宫廷耶稣会士的影响下,苏努的第三子和第十子首先受洗,取教名“若望”和“保禄”。不久,他的十一子也要求受洗,教名“弗朗索瓦”。他们的行为,带动了全体家庭成员乃至奴仆。苏努第十子曾从胤禵远征西藏,因勇敢善战受到康熙帝玄烨嘉奖,加官晋爵。但他在皈依天主教后,决心“只为耶稣基督服务”,“只和基督的敌人作战”,于是借口“膝盖有病再不能骑马打仗”,辞退了军职。[136]第六子勒什亨(教名路易)精明能干,颇得玄烨赏识。当两岁的独生子夭亡时,他悲痛异常,询问耶稣会士巴多明说:“公正的上帝在哪里?坏人们那么兴旺,而相信上帝的人却那么倒霉,怎么能让上帝的敌人对我幸灾乐祸呢?”巴多明巧妙地回答他:“您一直向别人传颂上帝的公正、明智、仁慈,怎么您自己却抱怨起上帝呢?谁说您儿子的死是一件坏事?也许对您对他还是一件好事呢。对他来说,由于他受过洗,他可以得到永恒的幸福,对于您来说,他使您更接近上帝了。”[137]后来,勒什亨与第十二子乌尔陈等都成为虔诚的教徒。

但苏努深深卷入了康熙末年诸皇子争夺储位的帮派活动,

不想错过《爱新觉罗家族史》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