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8章完结

颙琰晚年,皇子们渐次长成,对功课也渐有松懈。·辛¨顽· ′ ·鰰_占? ·冕*费^粤_读.当他得知二阿哥隔几日还撰作几篇诗文,三阿哥却经年累月将诗文弃之不作的时候,就教训他们说,自己当皇子时,没有一天不作文章,就是如今日理万机,百忙之中仍抽时间写诗属文。阿哥们整日在书房,又没有别的事,只是早出晚归,而不肯留心学问,日久岂不将时间旷废?而且人之心志,不专于此,就肯定移于彼,要是再沉溺于别的什么事上,关系可就非同小可了。所以,一定要每日将心思用到作文章上。这不仅可以陶冶性情,增长知识,而且每日生活得很充实,日久将获益匪浅。他还以“业精于勤”的古训勉励诸子,让他们永志不忘。

清朝诸帝深知“严有益而宽多损”的道理,故要求师傅在教学过程中“不妨过于严厉”。但是,从维护皇室尊崇的角度出发,他们又不能听任师傅肆无忌惮地发挥“师道尊严”,凌驾于诸皇子之上。师傅与受业皇子间,实际受着放大的君臣关系与师生关系两重关系的制约。~白-马^书^院* ·已_发,布·醉-薪¢漳*踕^如何处理好这两重关系,曾使统治者颇费了一番琢磨。雍正元年正月,胤禛之子与师傅们初次在书房见面,胤禛传谕:“皇子见师傅,礼当拜。”皇子欲遵旨施礼,师傅们却固辞不敢当。此后,皇子与师傅相见,彼此相揖。同时又规定:满洲谙达见皇子长跪请安,称“奴才”,见外府读书王、贝勒等单腿请安,称“谙达”;蒙古谙达站立教授,满洲谙达坐授;师傅准戴便帽、吃烟,读书者不准;每年元旦令节,师傅送受业及同念书者文玩书帖之属,报以食物针黹;端阳节,师傅各送扇一柄,报亦同上,均不及珍异绮縠;师傅及受业者生辰,各以食物、如意为礼。[40]

师傅与受业皇子朝夕相处,往往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殊关系。乾隆十三年,皇后富察氏病逝,乾隆帝弘历极为悲痛。而21岁的皇长子永璜和14岁的三阿哥永璋皆非富察氏所生,因为没有悲痛的表示,受到弘历多次训饬,并且联系到立储大事,弘历断然宣布:“此二人断不可承续大统。′顽¨本`鉮/占* ,哽`鑫_罪.筷\”皇子的师傅、谙达,其中包括和亲王弘昼、大学士来保、侍郎鄂容安等皆受到罚俸处分。嘉庆帝颙琰为皇子时,以朱珪为师,十余年中感情日笃。朱珪殁日,嘉庆帝念他“于藩邸时辅导之功良多”,亲自前往吊唁,“门甚低,御车不能入。上(指颙琰)步至灵前,哭之甚哀”。[41]

最能反映这种关系的还是奕(咸丰帝)立为储君的故事。自雍正帝胤禛建立秘密立储制度,皇子间帝位之争有所遏止。但在深宫之内,诸皇子各自的生母、师傅、谙达等都希望自己最亲近的皇子能入承大统,明争暗斗难以避免。道光帝旻宁晚年,在择立嗣君问题上,一直在皇四子奕和皇六子奕间游移未决。两子年龄相近,就聪明才智和胸怀为人,奕略胜一筹。奕还是跛子。奕曾从猎南苑,坠马伤骨,经上驷院正骨医治疗后,行路不甚便。尽管有此不利条件,奕终得皇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其师傅杜受田的功劳。杜受田是道光三年进士,曾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通典籍而谙世故,老谋深算。奕自6岁入学,师从杜受田10年之久。据说旻宁晚年衰病,一日召两皇子入对,藉以决定储位。两皇子各请命于师。奕师卓秉恬讲:如果皇上垂询,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杜受田则告诉奕:阿哥如条陈时政,知识不敌六爷(六皇子奕),惟有一策,皇上若自言老病,将不久于位,阿哥惟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诚而已。两皇子都按师傅的主意行事,旻宁认为奕仁孝,储位遂定。[42]同类记载还见于《清史稿·杜受田传》,情节稍异:

至宣宗(道光帝)晚年,以文宗(奕)长且贤,欲付大业,犹未决。会校猎南苑,诸皇子皆从。恭亲王(奕)获禽最多,文宗未发一矢,问之,对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宣宗大悦,曰“此真帝者言!”立储遂密定。受田辅导之力也。

以上两种说法的可信程度无从确定。比较而言,后说的可信程度更差一些。满洲人入关前即知狩猎以时的道理,在行围狩猎之际再提出“鸟兽孳育”、“不忍伤生&rdquo

不想错过《爱新觉罗家族史》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