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京剧的还有庆亲王府的溥锺、溥锐,醇亲王府的载洵、载涛等,不一而足。民国初年,以他们为核心,组成了一班不定期的自演自娱的京剧团,有人美其名曰“贵胄班”。
图41 戏装的载涛
晚清八旗王公,还有人对八角鼓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八角鼓与子弟书、岔曲、牌子曲都是八旗子弟中几乎同时繁兴起来的民间文艺,彼此涵濡,相得益彰。当时有所谓“全堂八角鼓”,实际是各种曲艺节目的集萃。分鼓、溜、彩三种:“鼓,唱也;溜,相声之类;彩,戏法。”[11]可见“全堂八角鼓”已突破早先八角鼓单表演击鼓弹弦的局限,兼容了多种艺术形式。全堂八角鼓一般由八旗子弟票友演出。票友大多技艺精湛,一专多能,即说、演、弹、唱、变、逗,样样精通,时人叫作“六场通透”。“演者多系贵胄皇族”,习为娱乐,[12]他们不仅欣赏别人演出,有的还亲自公开登台表演。道光十九年(1839),贝勒奕绮赴京城内各茶园登场度曲,九城哄传,各巷口报单高挂,书写今日某园准演绮贝勒八角鼓,且登场时任优伶辱骂,以博众茶客之欢。此事被官差访实,又不便明拿。不久因抄获宗室侍卫瑞珠开设茶馆,斗赌蟋蟀,案内究出贝勒奕绮曾登场度曲。审明革去贝勒,令宗人府堂官率领行杖之人至其府第,重责40板,令其闭门思过,逾年而卒。[13]奕绮以贵族身份公开登台演唱八角鼓,甘心与伶优为伍,足见八角鼓艺术蕴含的特殊魅力,这在当时无异于石破天惊的举动,为统治阶层所不容,除受到重惩外,还获得“素行卑鄙”的恶名。同、光年间,恭亲王之子贝勒载澂,在府第中成立赏心悦目票房,演唱全堂八角鼓,为“京城第一”。他们除自演自娱,还应外约,阵容齐整,而且茶水自备,不取车资。但是外人多不敢约,因为其中不良纨绔子弟甚多,“调戏妇女之事,数见不鲜云”。[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