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奕提出“自强”的主张。?l?a,x!s^w¢.*c¨o,m^他认为,自强的目的是御侮,自强的条件是先平内患,“内患除则外侮泯”;自强的入手点是军事近代化,“必先练兵”。[8]他的建策获得批准,以此为标志,中国进入了以“自强”为中心口号的洋务运动的历史新时期。奕从此成为清廷中洋务派的总代表。[9]奕通过英法联军之役,真正认识到清朝军队因落后腐败而一败涂地的严酷现实,这是他能够放弃“天朝上国”及“华夷观”等传统政治思想而主张向西方学习的前提。至少在宗室王公中,他的观念是开风气之先的。以后,在推进近代化建设中,奕做了不少开拓性工作。
同治年间,奕总揽军、政、外交大权于一身。赏食亲王双俸,亲王爵“世袭罔替”。宠荣权势达于极盛。然而,“垂帘”之后,始终受制于慈禧,应是他始料所未及的。慈禧太后驾驭人的手段,的确非同寻常。当她需要利用奕时,就将其女认作己女,按固伦公主侍遇;其子载澂,特封贝勒加郡王衔,以示笼络。迨奕主持枢廷,镇压太平天国与捻、回各军,于清朝功劳很大,此时慈禧对他开始疑忌,严加防范。¢墈¢书_屋? ?首?发~
光绪十年(1884),法国侵略越南。奕及其主持下的军机处“不欲轻言战”,引起朝臣交章弹劾。适值清朝军队在前线溃败,慈禧太后以“委靡因循”的罪名,罢黜奕军机大权,停亲王双俸,命其“家居养疾”。[10]奕被当作战败的替罪羊抛出,从此在家赋闲10年。
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严峻的局势下,奕被重新起用。但此时的他身老衰病,谨小慎微,在政治上已难有什么作为了。四年后奕病殁,享年67岁。赐谥曰“恭”。以次子载滢之子溥伟过继与长子载澂,袭恭亲王。
自光绪初年奕失宠后,在朝中长期秉持枢要的宗室王公就要数父子两代醇亲王了。第一代醇亲王奕,是道光皇帝第七子。旻宁死后,由奕的哥哥奕继位,帝号咸丰。在其兄咸丰帝在位的11年间,除了他10岁时因咸丰帝登极而按例封为醇郡王之外,没有得到过什么“恩典”。只是在其侄载淳即位后,他在短短半年时间里迭授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管神机营等要职,地位骤然尊显。·墈-书/屋/ ?唔¨错.内`容_这主要得益于他与慈禧太后的至亲关系。慈禧太后的妹妹是奕的正福晋(嫡夫人)。由于这层关系,在咸丰末年的皇族内部权力之争中,奕站到了慈禧一边。当肃顺送咸丰梓宫还京途中,正是奕将他亲手拿下。这一年,奕仅21岁,拿肃顺这件事成为他飞黄腾达的起点。同治三年(1864),奕又被赐以“加亲王衔”的荣誉,同治十一年正式晋封为亲王。
图49 《恭亲王园寝图》(光绪《昌平县志》)
图50 恭亲王园寝牌楼(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麻峪村)
清朝皇帝近支子弟,以康熙、乾隆两朝为最多。康熙帝有35男,20女,乾隆帝有17男,10女。到了咸丰帝就只有1男1女了。此后,同、光、宣三朝,50年间,宫中不闻儿啼,当时称为“国统三绝”。同治帝在位13年病死,因无子嗣,按照祖制,应从近支晚辈(即溥字辈)中选立皇太子。如果是这样的活,奕的子孙可能性较大,但这样一来,慈禧就成了“太皇太后”,再也不能“垂帘听政”了。因此,她未给儿子立嗣,却把外甥载湉即奕的次子入继,并承袭帝位,年号光绪。慈禧太后的这一决定不独出乎王公大臣意料,奕骤闻之下竟吓得魂不附体、昏迷倒地,不能起立。也就是他在给太后的奏疏中所自陈的:“忽蒙懿旨下降,择定嗣皇帝,仓猝昏迷,罔知所措。触犯旧有肝疾,委顿成废。惟有哀恳矜全,许乞骸骨,为天地容一虚糜爵位之人,为宣宗成皇帝留一庸钝无才之子。”[11]慈禧太后是个权势欲非常强烈的女人,绝不愿丢开到手的任何权力。对她来说,所谓三纲五常、祖宗法制只能用来适应自己,却决不能让它们束缚住自己的手脚。选立载湉嗣位,使慈禧的面目进一步暴露出来。奕如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