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55章完结

早年丧父,家境贫寒,19岁时被溥仪召到长春,与其他的贫穷宗室子弟一起念书。此后20年(1937—1957),均在溥仪身边。1950年溥仪等伪满战犯被苏联政府遣送回国时,溥仪误以为性命难保,曾和妹夫、弟弟们商量“立嗣”问题,决定叫毓嵒做他的承继人。[85]由于有这段履历,毓嵒在“免予起诉”获释回京后,经常受到审查、歧视,后被安置在天堂河劳改农场,当农业工人。“文化大革命”初,毓嵒首当其冲成了“横扫”的对象。其妻受株连,在街道上“补花”的活儿也被停止,子女成了“狗崽子”。1969年,毓嵒被划为“敌我矛盾”,押送到山西长治某农场,妻子被强制遣送京郊农村“安家落户”。[86]直到十年动乱结束,毓嵒一家才重新团聚。毓嵒自幼随溥修学书法,善正楷,1980年退休后,泼墨挥毫,乐此不疲。

“文化大革命”中,溥仪家族成员,大多数受到猛烈冲击。有的家被抄,有的横遭批斗,有的被重新关进劳改队。溥僩夫妇在惨遭红卫兵毒打、凌辱后,双双自杀身亡,载涛妻子金笑兰在“红色恐怖”的高潮中惊恐万状,最后用菜刀砍断了臂上动脉血管,自戕了性命。但这并不是溥仪一个家族的劫难,当上到国家主席刘少奇下至千百万普通群众,都成为红色祭坛上的牺牲品时,溥仪家族的人们又怎么能指望会是另一种命运?“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当局在清算极“左”路线,“拨乱反正”的过程中,对溥仪及其族人也重新落实了政策。

不想错过《爱新觉罗家族史》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