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事件”的最重要的图像史料。
《全图》是为打破自康熙六十年(1721)划定的番界而绘制的最后一幅画有番界的地图,在研究台湾番界变迁的诸多史料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全图》是中国近代海军以西方测绘科学方法绘制的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台岛全图,在研究中国近代海军史、测绘学史及台湾地图史方面,均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后,夏献伦等完成于光绪六年(1880)的《台湾舆图并说》,在很多方面都有脱胎于《全图》的痕迹。
《图册》是《全图》的重要补充。它与《全图》的结合开创了地图绘制的新样式。其中绘记的人物、事件,番族及其风俗、物产等,形象写实,内容丰富,可供学界做多方面的研究。
综上所述,《全图》与《图册》是一份相当完整和可信的史学材料。与那些吉光片羽、散篇单什的史料相比,其可谓是包孕深闳的鸿篇巨制。二者的发现,为早已成为热门课题的“牡丹社事件”等的研究,平添了一份生动而珍稀的史料,必将受到有关学界的重视与喜爱。
附录 《图册》文字录
1.台南生番归化图说
台南附近,瑯一带生番七十余社。社各有长,而牡丹社为之首。群听其号召,以其族大人众也。自倭兵攻破石门后,牡丹一社被焚,各番逃匿。经福建布政司潘霨、台湾道夏献纶驰抵柴城,饬通事分往各社晓谕,乃相率来归。其来时共一百七十余人,以百六十人驻扎十里外,入柴城见官者男女十余人。各持枪刀弓箭,不肯释手。头目胸前悬大银牌一面,则乾隆年间大将军福康安所赏者,甚以为荣。该藩司等宣朝廷德意,谕以剃发。咸首肯。赏以红羽毛马褂及银牌,各欢然而去。倭人见之,为之气夺。
2.台北凶番归化图说
台北与台南相隔千里,声闻不通。先是倭人尝往来新城一带,饵诱番众,分旗寄炮于其地,台南戕牡丹社,彼不知也。迨官兵抵苏澳,彼从山顶遥望,犹以为汉人迎神,何久未散也。官饬通事入各社,遍谕附近者,乃稍稍来见。其凶顽之状,一望而知。人皆裸体,一无掩饰;有一二用布围腰以下者。各持火枪,刻不释手,且装药燃火以待。赏以衣服,各喜而去,犹周围四顾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