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4章完结

亡前设立过察隅、恩达等县,并且《西康郡县记》仅载宣统三年设察木多、乍丫两地的理事官和江卡、贡觉(官觉)、桑昂(曲宗)、杂瑜、三岩五地的委员。笔者认为,傅嵩秌一直是赵尔丰改土归流的助手,宣统三年一度代理川滇边务大臣,这些记述应当更为可信。因此,设昌都府、恩达县即使获得了清政府批准,但最终并未设置,而波密县、科麦县、察隅县、冬九县、原梯县及归化州,西藏、川边军队进驻后只是计划改设流官,尚属奏请设治、清廷均未批准状态,最多称为“议设”。注437

在上述变化发生的同时,西藏四大区域之间的部分界址没有大的变化,如噶木巴拉岭为卫、藏之界,又作噶穆巴拉岭、甘不拉、西昆仑山、甘巴拉、康巴拉山口,这是一座有通道的山,所以在藏语中被命名为“拉”。噶穆巴拉岭,见《嘉庆重修一统志》卷547《西藏》。甘不拉、西昆仑山,见《西藏志·山川》,内载:“甘不拉,即西昆仑山,路崎难行,途长九十里。”注438噶木布拉山、甘不拉、西昆仑山,均见《卫藏通志》卷3《山川》,内载:“噶木布拉山,俗称甘不拉,前藏西,行一百七十里至曲水,渡藏江,通后藏大道,即西昆仑山。”注439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卫藏通志》卷3《山川》中又出现了“冈巴则山,离曲水五十里,由沟内登陟过岭,南即西海子,亦颇侧难行”和“甘坝山,过巴则岭”及“洋卓雍错海,下甘坝山”的记述,且卷4《程站》中记述前藏至后藏的程站,其中“曲水至冈巴则尖,白地宿,计程一百四十里”,内称从曲水过雅鲁藏布江后,“三十五里至冈巴则,有房舍、柴草。又过巴则岭,危峰岌嶫,即甘坝山。下山,沿洋卓雍错海北岸纡折而行,柴草稀少,沙路平坦,五十里至白地”。离开白地之后,再向前走一百零五里就到了浪噶子(今浪卡子)。注440这里的“冈巴则”当为今贡嘎县江塘镇的岗巴;“白地”在《嘉庆重修一统志》卷547《西藏》中称为岳吉牙来杂,汉字曾译为拜的、巴德、博得、配对、羊卓白地等,就是今浪卡子县白地乡的白地村,2013年6月中旬笔者曾对此地进行考察,清代白地宗的宗山遗址就在白地村南面的小山上,山不太高,但南临羊卓雍错,处在从曲水至浪卡子的重要通道之上,而宗山遗址南北约长20米,东西约宽15米,仅存土石结构的地基,局部地段很像当时城堡的出入口。“冈巴则”、“白地”两地均为前藏与后藏往来道路的重要地点,且两地之间须跋涉岗巴拉山脉和羊卓雍错,因此可以推断这里所说的甘坝山即甘不拉山、噶木巴拉岭的同名异译。

不想错过《清代地理志书研究》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