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5章完结

五、几点应注意的问题

乡土志的撰写是在清末新政的大背景下进行的,“采辑各乡土志以为小学课本”注531,以培养国民的爱国之心为目的。?微¢趣?晓*税+网? ?庚¢芯`醉~快/但客观上,各乡土志的编撰不仅仅弥补了该时期地方志的缺乏,而且成为保留地方史料的重要载体,其史料价值也为学者所推崇。然而,乡土志的编撰者均为本地官员、乡绅,由于本身的史学素养、阶级局限和政治等方面的影响,导致乡土志也存在不少的错误与不足。注532因此,我们在利用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对一些史料的利用,我们要进行认真的辨析和鉴别,并且要和同时期成书的其他志书的相关史料互相印证,此外还应与实地考察相结合。

其次应注意史料所隐含的信息。如回疆各乡土志记载了与英、俄等国的皮毛、棉花、土布、毡子等贸易的贸易数额。毫无疑问,这为我们研究19世纪晚期新疆地区的边贸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同时我们更应该注意到,边贸对新疆地区的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各民族人口变化及高产作物玉米的加速推广产生了促进作用,这些都对提高新疆地区的粮食商品化程度等其他方面有积极影响。¨6+1~墈¨书·蛧* .庚¢新/嶵.全/

总之,作为成书于百余年前的新疆乡土志,其史料价值,尤其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上的价值,很值得我们重视并做进一步的探讨。

日本见藏稀见(康熙)《镇江府志》考述注533

巴兆祥

地方志作为中国“地方知识”的重要载体,以其重要性和源远流长的历史而闻名于世,成为历代收藏家、藏书家收集的重要对象。江苏自古是人文渊薮,历史上曾编纂了大量的地方志。同样,江苏地方志流传日本的历史也很悠久,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据《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当时有《扬州图经》、《海州图经》等江苏志书在日本流传。此后,也始终不绝于记载。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日本现存江苏1949年前编纂出版的地方志约有288种注534,其中不乏珍稀版本。这里择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藏(康熙)《镇江府志》予以考述,以求教于学林。

一、编纂过程与修志群体

(康熙)《镇江府志》,《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康熙)镇江府志五十四卷首一卷,(清)高得贵修,张九征等纂,清康熙十三年(1674)刻本。′d,a~w+e/n¢x?u/e¨b/o`o!k-._c·o′m*……注:日本内阁文库藏有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注535《江苏旧方志提要》著录:“[康熙]镇江府志五十四卷首一卷,(清)高得贵修,张九征等纂。康熙十三年(1674)刻本;二十四年重刻本。……此志始修于康熙十一年高得贵任内,至十三年后任知府刘鼎任内初刻,二十四年高龙光任内因康熙南巡而重印。”注536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汉籍分类目录》:“镇江府志五十四卷首一卷,何洯等,清康熙二四年序刊。”注537

镇江是江苏修志发达的地区,早在南朝刘宋时期就修有《京口记》、《南徐州记》,至宋代至少七修志书,如《祥符(镇江)图经》、《嘉定镇江志》、《嘉定镇江续志》、《咸淳镇江志》等。全国现存宋元志书约有37种注538,基本都属于千古名志,仅镇江就占据其中的两种:《嘉定镇江志》、《至顺镇江志》。明清是镇江地区旧志编纂的兴盛时期,(康熙)《镇江府志》就是当时修志盛况的一个缩影。

顺治二年(1645)清廷将江南纳入版图,江南各地的修志陆续开展起来。顺治三年,六合县开始修志。顺治十二年,清廷令各地修志,溧水知县闵派鲁主修《溧水县志》,高淳知县纪圣训主修《高淳县志》。镇江府地区修志则始于康熙朝。康熙十一年(1672),保和殿大学士卫周祚上疏奏称:“各省通志宜修,如天下山川、形势、户口、丁徭、地亩、钱粮、风俗、人物、疆域、险要,宜汇集成帙,名曰《通志》,诚一代之文献。然迄今各省尚未编修,甚属缺典,何以襄我皇上兴隆盛治乎?除河南、陕西已经前抚臣贾汉复纂修进呈外,请敕下直省各督抚,聘集夙儒名贤,接古续今,纂辑成书,总发翰林院,汇为《大清一统志》。”注539为编修《大清一统志》准备资料,康熙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诏天下直省、府、州、县咸修

不想错过《清代地理志书研究》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