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个它们所标示的语词声音的听觉意象。阅读时,人们通常感知不到个别的字母,而是“完整的词”,因为视觉阅读的主要目的是理解典型的语词形式,所以我们很容易忽略印刷上的错误。(7)这里所谓“典型的语词形式”,是指那种足以指向某种意义、由语音与文字符号结合构成语词的典型形式。譬如,中国古诗词中某些构造意境的,诸如“缺月”和“疏桐”、“孤鸿”和“沙洲”(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之类的语词意象,这些语词的相互搭配组合会在进一步的阅读理解中,指向某种特定含义,借以表达作者在特定情境中的情绪。因此,作品阅读的第一个基本过程,首先是将书写(印刷)符号作为“表现”,即意义的载体;其次,语词的声音与书写符号交织在一起,两者在语词的典型形式中被理解,即两者作为“语词躯体”的两个方面,其理解是同时发生的。在理解语词声音时,人们就理解了语词意义,同时积极地意指这个意义。这样一来,语音与符号两者结合就构成了文学作品的第一层次——语音层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