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8章完结

经典释文》等书籍,这些书籍雕印的选择又多与当时的科举需求有关,五代科举对雕版印刷在北宋传承的贡献显而易见。

第三节 五代十国印刷文化的传承

晚唐五代是中国抄写文本过渡到印刷文本的分水岭,只是这一时期局势动荡,书籍颇多散亡,而印本罕有留存。是故,宇文所安说,“我们现有的印刷文本多从宋朝开始”(40)。如今,我们考察五代书籍刊刻的意义,就是要关注它为宋代文化和书籍刊刻兴盛所构建的基础。

在这一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北宋文化建设、书籍印刷的兴盛与后周及南方诸国有极重要的继承关系。其继承关系主要体现在,后周与五代江南诸国为北宋初年文化的恢复保存了种子,准备了条件。此外,五代诸国更为宋朝书籍印刷准备了条件,其与印刷有关的活动,包括书籍校勘、编纂、雕印、造纸、制墨等。分析下来,五代诸国为宋朝书籍刊刻事业所打下的基础主要可分为人、物、制度三个方面。就“人”而言,可分为能够胜任书籍搜集、校勘、编纂的藏书家或饱学文士,以及具体进行雕板印刷的书手、刻工等与印刷相关的人物。就“物”而言,则包括用于书籍印刷的木料、纸、墨等等。而所谓“制度”,便是五代建立起来的,有利于印刷的相关文化制度,如书籍搜集、校勘、编纂、版印等政策及其相关制度的形成。

不想错过《北宋书籍刊刻与古文运动》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