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9章完结

)的描述更为触目惊心:“是时,城中仓廪空虚,饥民相杀而食,其夫妇、父子自相牵,就屠卖之,屠者刲剔,如羊豕。”(45)

战后,扬州“城中遗民才数百家,饥羸非复人状”。随后杨行密又与孙儒、钱镠等在淮扬一带,攻伐不断。为此,邓广铭说:“九世纪末,江淮之间先后有高骈部将的厮杀,秦彦、毕师铎和杨行密等人的相互争战,一连六七年都处在战乱的灾祸当中。”(46)战争的结果,导致这一地区“六七年中,兵戈竞起。八州之内,鞠为荒榛,圜幅数百里,人烟断绝”(《旧五代史》卷134)。北宋司马光说:“先是,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及经秦、毕、孙、杨兵火之余,江、淮之间,东西千里扫地尽矣。”(《资治通鉴》卷259)此后,“为了自存,杨行密、徐温进行了以后梁、吴越、江西为对手的兼并战争。然而客观地说,当时吴的存在,阻止了朱全忠等的南下,起着保障南方不受北方战乱侵扰的作用”(47)。因此,总体上说,南方这样的攻伐相比于北方,在持续时间上相对要短,且次数频率也大大少于北方。此外,南方战后经济的恢复由于经济发展的保障,也快于北方。据史载,江淮富庶之地,经过六年混战,民生凋敝。时杨行密感到用度匮乏,大臣高勖建议说:“兵火之余,十室九空,又渔利以困之,将复离叛。不若尽我所有,易邻道所无,足以给军;选贤守令,劝课农桑,数年之间,仓库自实。”(《资治通鉴》卷259)最终,杨行密采纳了这一建议。《旧五代史》(卷134)也记载,为了改变荒凉的现状,杨行密一方面“招合遗散,与民休息,政事宽简”,另一方面,“搜兵练将,以图霸道”,对付北方朱温的军事压力。结果,“未及数年,公私富庶,几复承平之旧”(《资治通鉴》卷259)。而南唐史温《钓矶立谈》也记载:“吴王(48)称号淮海时,广陵殷盛,士庶骈阗。”此记载似乎是说,不到十年,扬州城就重现了昔日的繁华景象。

不想错过《北宋书籍刊刻与古文运动》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