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的发行渠道是通过诸路代为售卖。而前述所云“国子监雕为印版,依《九经》书例,许人纳纸墨价钱收赎”(68)的事实,也使版印书籍可以更便利地流通面世。
一、北宋印刷的制度保证
北宋朝之所以有如此高速、优质的印本书籍产出,除了宋人的刊刻热情之外,更重要的是当时雕板印刷技术与规范化刊刻制度的有效保证。
有史佐证,北宋的书籍印刷在发展初期,尽管热情有加,然而书籍出版还是时有问题出现。首先,由于雕印太快,屡有印本错误。此外,印板由于使用次数太多,损坏严重,一些书籍需要重新详定雕印等情况也时有出现。
《宋会要辑稿》记载,淳化五年(994)七月,太宗曾诏选官分校《史记》、前后《汉书》。后又多次一校、再校三史。“既毕,遣内侍裴愈赍本就杭州镂板”。然而,咸平中,真宗却对宰臣说:“太宗崇尚文史,而三史版本如闻当时校勘未精,当再刊正。”随之,“乃命直史馆陈尧佐、周起,直集贤院孙仅、丁逊覆校《史记》”。以后又命刁衎、晁迥、丁逊覆校前后《汉书》版本。刁衎等人“博访群书,遍观诸本,校定凡三百四十九,签正三千余字,录为六卷以进”(《宋会要辑稿·崇儒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