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45章完结

影响,仍然以勤习骈文,备考科举为业。欧阳修后来也曾说道:“今世人所谓四六者,非修所好。少为进士时,不免作之。自及第,遂弃不复作。”(《文忠集》卷47《答陕西安抚吏范龙图辞辟命书》)《书旧本韩文后》载欧阳修阅旧蜀刻六卷残本韩文之后,“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耳。’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欧阳修于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次年就到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其在洛阳期间,结识了尹洙、梅尧臣,并明确接受了尹洙关于古文的见识。《宋史》(卷319)记载,欧阳修“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擢甲科,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书旧本韩文后》载曰:“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17)又记载说:“本朝初为古文者,柳开、穆修,其后有二尹、二苏兄弟。欧公本以辞赋擅名场屋,既得韩文,刻意为之。虽皆在诸公后,而独出其上,遂为一代文宗。其集遍行海内,而无善本。”这里所云二苏兄弟,乃是苏舜元、苏舜钦兄弟。这也就是说,欧阳修真正学习古文是在尹洙和苏舜元、苏舜钦兄弟之后。对此,欧公《苏子美文集序》云:“子美(苏舜钦)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摘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文忠集》卷41)韩魏公《师鲁墓表》亦云:“天圣初,公独与穆参军力以古文为主,次得欧阳永叔以雄辞鼓动之,于是文风一变。”(《安阳集》卷47)

不想错过《北宋书籍刊刻与古文运动》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