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章完结

我最初探索数字化研究方法时,以大规模和中等规模的史料挖掘的做法为主。我当时集中研究了特定文本(例如一位作者编纂的一系列笔记)或少数几个作者的特定著作。不过,数字化研究方法其实可以让我们做更多元化的工作。对我来说,数字化阅读能为我们实现一些独特功能——它允许学者的眼光在不同规模之间切换,可以时大时小。其实,学者已经习惯对艺术品和文物采取这种方法,他们有时放眼在其中的细部,有时同时研究一大批物件。[10]而我们对文字材料也可以做同样的事情。数据审编(digital curation,又译数据管理)的做法让我们得以扩大或缩小研究的规模,不过我们目前还没找到最妥善地处理数据审编的方式。

对历史学者来讲,只要想到涉及一个人群、一个广阔的地域,或各个世纪的长时段,规模的重要性很明显。我会从目前进行中的研究计划中举出两个例子,解释数字化研究方法如何让我们进行大规模的研究。第一个例子和政治史有关,[11]第二个则和城市史和科技史相关。

宋代政治史和思想史的研究者长期以来热烈讨论11~13世纪的大规模党争。对这个关键问题的大部分研究著作要么集中分析编年史料对这些事件的刻画,要么集中在一些人物之上(有时候是重要人物,也有时候是比较边缘的人物,例如黄宽重先生近来重点研究的孙应时)。利用这些角度研究党争问题,不容易理解集体人群是怎么聚合起来变成政治联盟的。每个士人在生涯中的不同阶段都参与到人脉的建立和维系。不论是准备科举考试和应考的时候需要这样做,寻求官职和迁转,甚至是投身其他事业,都需要这样做。既然这种活动对于士人的仕途来讲是必需的,而且是种普遍现象,那么历史学者自然不只需要了解中央朝廷中的党争,也需要知道地方上的情况如何。我认为,要研究党争如何渗透到地方上去,必须将现存的相关史料一网打尽。因此,在一些博士后和博士生的协助下,我开始分析不同党籍人士的相关著作中同时提到过哪些人名,看看这能如何帮助我们研究这个问题。通过分析12世纪的三个关键时刻,我们希望探讨党争在宋代的社会和文化演变中发生了什么变迁这个问题。

不想错过《唐宋历史评论.第三辑》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