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章完结

1421人;13373条出任刺史的资料,共8818人;15871条方镇资料,共8178人。至于《登科记考补正》,笔者执笔之时仍在处理中,但已为5603条唐代登科资料进行电子化,共4520人。以上几组人群有所重叠,所以项目组处理时必须对同名人物进行甄别,做法与上述类似。由于这些九卿、刺史、方镇和科举士人的资料是系统的,它们成为CBDB数据之后,学者可以用来全面地研究唐代官员和士人群体、官职迁转、制度运作等。例如,我们在过去无法准确并迅速为这样的问题找到答案:曾任刺史者有多少人曾担任九卿官职?不过,当CBDB录入这批资料之后,学者可以运用CBDB的数据迅速得出建立在海量资料上的计算结果——如果按照上述参考书的辑录,8818位刺史中有258位曾任职九卿。[13]显而易见的是,这样的答案如不使用数据库辅助,绝对无法立刻得出,必须经年累月、耗费大量精力。

除了《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综合索引》,我们处理的另一部索引是《唐五代人交往诗索引》。[14]此工具书涵盖唐五代诗人的交往诗作,将每个人所作的交往诗进行交叉比对,再以姓氏排序。由于这些交往诗都是在特定场合中写成的,又有具体的交流对象,所以是很有史料价值的材料。我们的取材是根据《全唐诗》和多种拾遗作品,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列明唐五代人的交往关系。索引分为两类,A类为作者与其他人交往或提及别人的诗;B类为其他人与该作者交往或提及这位作者的诗。用社会网络研究的眼光看,这种编排方式记载的其实是一个诗人的个体社会网络(ego work),而且是有方向性的(directed)。A类资料的每一条都是该诗人对其他人的关系,B类则记载了其他人对该诗人的关系。在CBDB系统中,这一类“社会关系”会归入“著述关系”(Writings)一类下面的“应酬文字”中。在整理这些关系的过程中,索引的编者还考证了大量人名的历史情况,例如各种只提到诗人的姓氏、官名和号的诗题究竟指的是什么人物,为我们了解唐代诗人做了很大贡献。《唐五代人交往诗索引》将为CBDB提供25978条社会关系数据,对研究唐五代士人交往、诗歌创作、文人群体等课题都有重要价值。

不想错过《唐宋历史评论.第三辑》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