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这些编码表可以在单机版上自由调用。+2¨3·d·a¨w¨e_n.x~u.e~.!c-o`m\CBDB单机版可以从以下网址下载:http://projects.iq.harvard.edu/chinesecbdb/%E4%B8%8B%E8%BC%89cbdb%E5%96%AE%E6%A9%9F%E7%89%88。
[20] 郭声波:《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唐代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21] 以下介绍参考了魏超《CBDB唐代地名数字化工作总结及思考》,未刊稿。
[22] 傅璇琮等编《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综合索引》,第14页。
[23] 邓小南:《历史研究要强化史料辨析》,《人民日报》2016年5月16日,第16 版。
[24] 严耕望:《唐仆尚丞郎表》,中华书局,1986;戴伟华:《唐方镇文职僚佐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5] 关于“数字人文”这个概念,参见项洁、涂丰恩《导论:什么是数字人文》,项洁编《从保存到创造:开启数字人文研究》,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1,第9~28页。
[26] 视频教程已上传至http://list.youku.com/albumlist/show?id=26353417。¨狐?恋+蚊¢学¢ ,吾?错′内`容~
[27] 网站访问量数据参见http://.clustrmaps.com/map/Projects.iq.harvard.edu/cbdb。
[28] 相关问题我曾做过简要的分析:Lik Hang Tsui,“The Digital Humanities as an Emerging Field in China”,China Policy Institute Blog,University of Nottingham,June 13,2016,https://blogs.nottingham.ac.uk/chinapolicyinstitute/2016/06/13/the-digital-humanities-as-an-emerging-field-in-china/。关于这个构想的详细计划,参看王宏甦、徐力恒、包弼德《服务于中国历史研究的网络基础设施》,发表于“第七届数位典藏与数位人文国际研讨会”,2016年12月,台北。
家族、婚姻与道学:《仙溪志·人物传》中的社会关系[1]
李宗翰 郑莉
一 前言
《仙溪志》成书于1257年,是极少数保存至今的宋代县级地方志之一。¢0`0?暁\税\惘, ¢埂?辛~醉¨全?仙溪指南宋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该地方志有一个特点,即特别注重地方家族及其人物。据陈尧道(1235年进士)为《仙溪志》所作序,此书乃时任知县赵与泌(生卒年不详)因“邑士有请”[2],命县尉黄岩孙(1256年进士)编纂而成。序文又言“于人物为尤重”,[3]可见编纂此志之初,《人物传》部分就受到特别重视,这应该与“邑士”所请有关;而其中一项很重要的选择标准是他们在仕宦上的成就。
卷三特别为此列出一节“衣冠盛事”,根据“父子侍从”“四代侍从”“一门监司郡守”等类别,列举了同一家族子弟的仕宦成绩:“今自宰执、侍从、台谏,至于家世科第,大书特书,以侈兹邑之盛事。”[4]《仙溪志》不但重视个别的仙游地方人物,同时也重视这些人物的家族关系。其《人物传》的排列方式,也同样别出心裁,以家族为中心。例如《人物传》所列第一位人物是蔡襄,接下来就列举蔡襄家族中其他值得入传者五人,然后才叙述另一家族。[5]这种编排人物传的方式,在其他地方志中并不常见。由此可知,以地方家族为单位的仕宦表现,是《仙溪志》致力呈现的重要面向。
因此,了解宋代仙游的地方社会关系网络如何影响本志的构成就成为研究此志的功能与意义所不可或缺的部分。《仙溪志》的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