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1章完结

其中王旦《国史》指撰修于真宗大中祥符年间的太祖、太宗《两朝国史》;《三朝国史》乃太祖、太宗、真宗三朝之史,由仁宗时吕夷简所进;《两朝国史》为仁宗、英宗两朝之史;《四朝国史》为北宋后期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四朝之史,撰修于南宋前期。+x\d·w¨x.t^x,t¨.`c?o-m,《神宗正史》《哲宗正史》分别为神宗朝、哲宗朝“国史”,其主要内容包含于李焘、洪迈所主持修纂的《四朝国史》中。而据南宋初洪迈所云:“祥符中,王旦亦曾修撰两朝史,今不传。”[3]是太祖、太宗《两朝国史》,南宋初已不传。在南宋李焘编撰《续资治通鉴长编》太祖、太宗朝的记事中,尝屡次称引《两朝史志》,而据裴汝诚先生考证,此乃指神宗时期编纂的仁宗、英宗《两朝国史》。[4]

此外,记载南宋史事的“国史”,乃属理宗时为李心传所修之高、孝、光、宁《四朝国史》,也称《中兴四朝国史》。

至南宋理宗朝以后,因国是日非,救亡不迨,故宋廷未及纂修“国史”,然“实录”“日历”“时政记”等则颇有成稿者。~s′l-x`s~w/.!c-o.m+如《宋史·艺文志·编年类》载:

《理宗实录初稿》一百九十册。《理宗日历》二百九十二册,又《日历》一百八十册。《度宗时政记》七十八册。《德祐事迹日记》四十五册。[5]

元人撰修《宋史》之时,是否利用过上述宋末之“实录”“日历”?据现见史料记载,当可做肯定之回答。

宋朝重视修撰本朝史,修史制度完备。其官修之当代史有记载皇帝言行之“起居注”,记载宰相、执政议事及与皇帝问对情况之“时政记”,根据起居注、时政记等按月日编修之“日历”,并在此基础上编撰而成之编年体“实录”,并据“实录”为主要史料来源所编撰之纪传体“国史”,还有详细记录典章制度之“会要”等。当南宋亡国时,藏于史馆之史料大都为元人所接收,并北迁而归于元国史院。《元史·董文炳传》载:“时翰林学士李盘奉诏招宋士,至临安,文炳谓之曰:‘国可灭,史不可没。?艘^嗖·暁`说^徃¢ ¨埂*欣?最,全`宋十六主,有天下三百余年,其太史所记具在史馆,宜悉收以备典礼。’乃得宋史及诸注记五千余册,归之国史院。”[6]虽然元末史臣尝称两宋史料颇有亡失,但基本史料俱在。如元史官苏天爵曾言:“愚尝备员史属,阅近代载籍,宋自建隆迄于嘉定,实录、编年、纪志表传盖数万言,其未成书者第宝庆、咸淳之事而已。”[7]又言:“宋自太祖至宁宗,实录凡三千卷,国史凡六百卷,编年又千余卷,其他宗藩图谱、别集、小说不知其几。……理、度两朝事最不完,《理宗日历》尚二三百册,《实录》纂修未成,国亡仅存数十册而已。《度宗日历》残缺。”[8]而尝参与《宋史》编撰的危素于《昭先小录序》中亦云:

宋德祐元年十月乙卯,通判常州陈公照死城守。后六十九年,为大元至正三年,皇帝诏修辽、金、宋史。其曾孙显曾以书告史官翰林直学士王公沂师鲁、翰林修撰陈君祖仁子山、经筵检讨危素太朴,请录公死节事。陈君及素复书曰:“史官修撰余君廷心实当纪公事,而慎重不轻信。”于是显曾又亟以书告余君,反复哀痛。余君虽爱其词,然犹难之。后从国史院史库得《德祐日记》,载公授官岁月,与夫复城、城守两转官,城破死节褒赠等事甚悉,始为立传。而显曾未知也,遂走京师,使谒余君以请。今其传既上进矣,显曾退而辑次诸公为公所著文字,及其前后所与书问,题曰《昭先录》,使素序其端。[9]

可知《宋史》史文,于宁宗以前,主要据宋人所撰修之《国史》(以《三朝国史》、《两朝国史》、《四朝国史》和《中兴四朝国史》为主),而理宗以后,则主要凭依上述之“实录”“日历”“时

不想错过《唐宋历史评论.第三辑》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