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集》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5~6页;蒋叔舆《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五三,正统道藏本,文物出版社等,1988,第9册第695页;徐晓望《福建民间信仰源流》,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第318页。
[31] 参见《弘治温州府志》卷一六,第420页;《宋会要辑稿》礼二○之二一。
[32] 参见《弘治温州府志》卷一六,第421页;《弘治八闽通志》卷六○,第845页;《宋会要辑稿》礼二○,第35页;《宋史全文》卷一四,李之亮校点,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第783~784页。
[33] 参见《弘治温州府志》卷一六,第422、423页。《乾隆瑞安县志》卷五,第107~108页;卷九,第119~120页。
[34] 季兰坡:《陶尖庙记》,《弘治温州府志》,第579页。
[35] 参见《弘治温州府志》卷一六,第421页;《乾隆瑞安县志》卷五,第109页;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六,正统道藏本,文物出版社等,1988,第5册第248页。
[36] 《弘治温州府志》卷一六,第421页。
[37] 参见《乾隆瑞安县志》卷五,第107页;《弘治温州府志》卷八,第156页。
[38] 《弘治温州府志》卷一六,第419页。
[39] 参见《弘治温州府志》卷一六,第420页。《万历温州府志》卷四,第7页。《弘治温州府志》卷八,第143页;卷八,第168页;卷一三,第357页。
[40] 参见《弘治温州府志》卷一六,第420页、第425页。
[41] 参见《弘治温州府志》卷一六,第417页;《弘治八闽通志》卷六○,第8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