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那句临走前充满了怨毒和不甘的“谶语”像一根小小的刺,在林卫东的心里扎了一下。~小¢税·宅~ ¨蕪!错~内!容/
但他很快就把它抛到了脑后。
现在的他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理会一条己经快要被踩死的毒蛇那无能的狂吠。
因为他有更重要也更紧迫的事情要去做!
他要跟老天爷抢时间!
……
常委会一结束,那五十万的防汛专项资金就在赵立春和县委书记的双重催促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火速划拨到了由林卫东全权掌管的“防汛工作领导小组”的账上。
林卫东手握重金和尚方宝剑,立刻就展开了他那让整个清河县官场都为之侧目的“魔鬼式”操作!
他没有像别的领导那样拿到钱之后先开个几次“统一思想”的动员大会,再搞几个“轰轰烈烈”的开工仪式。
他连办公室的门都没出。
他把自己和从各个部门抽调来的那几个精兵强将关在办公室里整整三天三夜!
三天后,当他顶着两个硕大的黑眼圈、满脸胡茬地从办公室里走出来的时候,他手里拿的不是什么工程招标书,也不是什么物资采购单,而是一份厚达上百页的、足以让任何一个基层干部都看到头皮发麻、叫苦不迭的……
《清河县防汛抗旱责任制考核细则》!
这份《细则》简首就是一份变态到了极点的“军令状”!
它把整个清河县从县城到乡镇再到村庄,甚至是每一个最偏远的山沟沟都像一张军事地图一样给划分成了上百个独立的“防汛责任区”!
而每一个责任区都明确地指定了一个甚至几个“第一责任人”!
这个责任人上至乡镇的书记、镇长,下至村里的支书、主任,甚至是每一个普通的党员干部!
而《细则》里对这些“责任人”的要求更是严苛到了近乎于“不近人情”的地步!
比如它要求每个乡镇必须在半个月之内成立一支不少于五十人的民兵抢险突击队!并且要保证这支队伍在接到命令后十五分钟之内必须全员全装集合完毕!
比如它要求每个村庄都必须在村里的最高处设立一个临时的“避难点”!并且要提前规划好从村里每一户人家到这个避难点的最安全也最快捷的撤离路线!
再比如它甚至还要求每一个负责巡查堤坝的党员干部都必须签订一份“生死状”!
——“堤在,人在!堤亡,人亡!”
可以说这份《细则》就是把全县所有的大大小小的干部都给死死地钉在了一个名叫“责任”的十字架上!
它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推诿、扯皮、懒政、怠政的后路都给堵得严严实实!
它就是要用一种近乎于“战时状态”的高压管理模式,去倒逼着每一个人都把“防汛”这根弦给绷到最紧!最紧!
……
当这份充满了“杀气”的《细则》通过红头文件的方式下发到全县每一个单位的时候,整个清河县的官场再一次炸了锅!
“我的天!这……这是要干什么?真要打仗了吗?”
“太夸张了吧!还签‘生死状’?这林卫东是看电影看多了吧?”
“就是啊!他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瞎折腾!有这个精力多去跑跑项目、搞搞经济不好吗?”
“哼!我看啊他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想拿咱们这些基层的干部来立他的威!”
一时间怨声载道,非议西起。~看/书`屋?晓-税^王/ ·已~发?布_醉¢欣/璋`节`
很多乡镇的干部都觉得林卫东这是在小题大做、没事找事。
他们嘴上虽然不敢公然反对,可行动上却开始消极怠工、敷衍了事。
有的随便从村里拉了几个老弱病残就凑成了一支所谓的“抢险队”。
有的随便在山坡上插了根旗子就当是“避难点”了。
他们都觉得林卫东不过就是雷声大雨点小,等他这“三把火”烧完了自然也就消停了。
然而他们再一次低估了林卫东的决心和手腕!
……
就在《细则》下发的的一个星期后,林卫东亲自带队成立了一个阵容豪华得堪称“恐怖”的“联合督查组”!
这个督查组里有谁呢?
有县纪委的“冷面阎王”张书记!
有县人武部的作战参谋!
甚至还有他那个在县电视台当记者的发小陈浩,扛着黑洞洞的摄像机!
这个督查组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搞任何的形式主义!
他们就是开着一辆破吉普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