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准备投身于“档案整理”工作的专注背影,心中既有些许得意,又夹杂着一丝莫名的不快。他轻哼一声,暗自思忖:——哼!故作镇定!我倒要看看,你一个习惯了在区域市场呼风唤雨的所谓“能人”,面对这堆积如山、枯燥乏味的专业历史数据,能坚持多久!
他或许以为,自己己经成功地将林卫东这位“竞争者”边缘化,赢得了这场无声权力博弈的初步胜利。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他今天看似随意“打发”给林卫东的那一堆在他眼中或许只是“基础资料”的故纸堆,在林卫东这位拥有着超前认知和独特视角的“思考者”眼中,却恰恰可能是一座蕴藏着巨大信息、甚至足以影响整个项目研究方向的……未被发掘的宝藏!
……
林卫东在那间弥漫着淡淡纸张霉味、光线略显昏暗的临时档案整理区,一投入就是整整一个星期。他像一位严谨的学者,又像一位耐心的考古工作者,不知疲倦地翻阅着那一卷卷早己泛黄、边缘发脆的历史文献。他在寻找,寻找那些能够为他脑海中关于“新赛道战略”的创新构想,提供坚实历史依据和数据支撑的……关键信息。
终于,在第七天的一个同样是夜深人静的时刻,当他翻开一卷源自十几年前,关于“某个新兴市场潜力评估与技术储备”的、被厚厚尘埃覆盖、显然己久未被人关注的报告时,他的瞳孔猛地一缩!
因为他,在那份因当时技术条件与市场环境限制、被评定为“尚不具备大规模商业化价值”而最终被搁置的报告的最后一页的签批意见栏里,看到了一个让他心头为之一震的……熟悉而苍劲有力的……签名!
那是一个笔锋中透露出些许遗憾,却更彰显着一股不屈不挠的坚韧与远见的签名!而签名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那位在研修班时便主动与他交流,对他颇为赏识的,来自西部大区、以务实著称的集团元老级前辈!
——贺建军!
林卫东凝视着那个熟悉的名字,以及贺老当年在那份报告中所阐述的,关于“充分利用集团技术储备,在新兴市场中探索解决长远增长新路径”的宏伟设想——尽管这一设想因时代局限而未能实现。他的嘴角,缓缓地勾起了一抹只有他自己才能完全理解的……深邃笑容。
他知道,自己为项目研究寻找突破口,那最关键的……第一块拼图,或许己经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