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一致决定像是大户人家那样里面盖成一座座小院子。
陈一瑶画了一个大概的图纸,细致地还得刘鹏自己画。
吃完午饭,两人去外面散步的时候,谢清安提起了聘礼的事情。
“瑶瑶,我们商量一下聘礼的事情。”他拉着陈一瑶坐到小溪边的一颗大石头上,温声说:“我手里现在有十五万两银票,当做聘礼好不好?”
他一个书生哪来那多的银票?
陈一瑶愣了好几秒才反应过来,看向一旁的少年,阳光透过树杈打在他的脸上,斑驳的影子就像是装饰,衬得更加神秘。
“你怎么会有那么多银票?”
“太子给了十万两……”顿了顿,他转头,对上少女探究的视线,说:“瑶瑶知道南斋书铺吗?”
陈一瑶毫不犹豫地点头,“当然知道了。”
南斋书铺虽然才开了六年,但以迅猛之力打败了很多老书铺,成为最受欢迎的书铺。
虽然只有南边的几个州城有南斋书铺,但它在北边的几个州城也很出名。
不仅是因为里面的笔墨纸砚好,有的甚至的绝版。
但比起这些,更出名的是南斋先生。
南斋先生写的怪志杂谈和游记,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小说,笔下生辉,引人入胜,受很多人喜爱。
陈一瑶也喜欢南斋先生的书,花了不少银子买了两本。
不过以前南斋先生一年只写一本书,近两年一本也没写。
虽然只写过西本,但他的名号早己远扬,不少人去南斋书铺让伙计催南斋先生出书。
但,他的银子跟南斋书铺有什么关系?
她下意识地问:“南斋书铺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