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贡院大改造”计划,如同一场十二级的台风,在短短一天之内,就席卷了整个京城官场。`比*奇~中~文/王. ~已?发′布`蕞/辛,章\結.
消息传得比瘟疫还快。
当我躺在我的专属躺椅上,一边喝着内务府新送来的西湖龙井,一边听着工匠们拆墙的“交响乐”时,我能清晰地想象出外面世界的精彩纷呈。
礼部尚书孔伯都,在听到我下令“拆号舍、建公厕”之后,据说当场气得摔了他最心爱的一方端砚,并连夜奋笔疾书,写下了一封长达三千言的弹劾奏疏,痛陈我“败坏礼法,祸国殃民”的十大罪状。
吏部尚书刘诚,则在自己的官邸里,召集了一众心腹,闭门密谈了整整一个下午。没人知道他们谈了什么,但据他府里一个扫地的小厮说,那天下午,书房里传出的冷笑声,让他到现在都觉得后脖颈发凉。
京城各大书院的学子们,更是炸开了锅。他们自发地聚集在国子监门口,义愤填膺地声讨我这个“不学无术、只知享乐”的“史上最烂主考官”。他们联名上书,要求皇帝罢免我,否则就要集体罢考。
就连那些原本以为我是个“可以收买的草包”的纨绔子弟们,此刻也有些傻眼了。他们想不通,这个林知节,到底是真傻,还是在玩什么他们看不懂的“高端操作”?又是修花园,又是改考场,这人到底是来享福的,还是来搞事的?
一时间,整个京城,风声鹤唳。
我,林知节,在一夜之间,就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茶馆高人,变成了全京城官员和士子口中的“公敌”和“魔鬼”。
对于这一切,我并非一无所知。
张承言每天都会像个尽职尽责的“新闻播报员”,一脸沉痛地,将外界对我的种种非议和弹劾,原封不动地转述给我听。
他大概是希望,我能被这些压力吓倒,从而收敛一些。
然而,他失望了。
我每次听完他的“播报”,都只是懒洋洋地翻个身,然后问他:“哦?是吗?那今天御膳房送来的点心是什么?要是还是那几样,就让他们换换口味,我吃腻了。?墈+书·屋/ `哽-薪?蕞¢筷?”
我的这种“油盐不进,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度,让张承言感到了深深的无力。他看我的眼神,己经从最初的鄙夷和愤怒,渐渐转变为一种……看“非正常人类”的怜悯。
他可能觉得,我不是坏,而是真的……脑子有问题。
我当然不是脑子有问题。
我只是很清楚地知道,我在这场风暴中,最安全的“避风港”在哪里。
那就是——李世隆。
只要皇帝不倒,只要他还想用我这条“鲶鱼”去搅动那潭死水,那么外界的一切压力,都只是纸老虎。他们骂得越凶,弹劾得越狠,反而越能证明我的“工具价值”,皇帝也就越会力保我。
想明白这一点后,我便彻底放飞了自我。
我心安理得地躺在我的“度假村”里,每天监督一下施工进度,品尝一下御厨的新菜式,偶尔“指点”一下张承言的工作,日子过得好不惬意。
至于那最关键、也最麻烦的“考题”,我则以“需要静心思考,寻找灵感”为由,暂时搁置了。
转眼,三天过去了。
我的“度假村”己经焕然一新。
至公堂外的空地上,一个精巧的苏式园林己经初具雏形,小桥流水,曲径通幽。那个被我寄予厚望的鱼池里,己经有十几条色彩斑斓的锦鲤在悠闲地游弋。
号舍区的改造工程,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半的隔墙己经被拆除,崭新的、通风透亮的“豪华单间”让人眼前一亮。公共厕所和引水渠的工程,也在热火朝天地施工中。
整个贡院,从一个阴森压抑的“牢房”,渐渐变成了一个……嗯,至少看起来更像人住地方的,“高档社区”。
而我,也终于迎来了我作为“主考官”的,第一个正式的,也是最重要的时刻。_k!a!n`s,h_u+a?p.p?.¨n`e?t?
这天下午,礼部和吏部的官员,在张承言的陪同下,举行了一个简单而庄重的仪式。
他们将那方代表着主考官最高权力的和田玉大印,以及那面“如朕亲临”的金牌,郑重其事地,交到了我的手上。
当我接过那方沉甸甸的主考大印时,我的心里,并没有太多的激动和荣幸。
入手冰凉,就像我即将面对的这份工作的性质一样。
我只是在想,等两个月后,我把这玩意儿还回去的时候,能不能跟皇帝申请一下,把它折算成现金,首接打到我的……哦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