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据赶紧问道:“姐姐,还有的政策是什么?”
林悦摸了摸刘据的头:“别急,姐姐跟你说。\齐^盛/小~说¨网` ^更!新~最^快?
2 官绅一体当差纳粮。
在西爷改革之前,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有免税免徭役的特权,官员免税的范围更大,可以用自己的免税范围荫庇别人,给别人免税,然后收取好处。
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就是让这些特权阶级和普通百姓一样赋役交税。
在此之前,这些特权阶级不用承担赋役义务,所有负担都均摊在普通百姓身上。朝廷需要的钱是不变的,负担赋役的人越少,负担徭役的人的负担就越大。
随着特权阶级人数的膨胀,普通百姓的负担越来越重。
所以到了雍正时期,他面临两条道路:要么啥也不做,任由特权阶级继续膨胀,然后百姓不堪重负,揭竿而起;要么,只有改革。
虽然会得罪既得利益者们,但是可以延长政权的寿命,其实对既得利益者们反而有利。
毫无疑问,西爷选择的是后者,而“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就是西爷改革中的重要环节。
雍正一定要推进“一体当差。}E 皇帝、士绅、民众,这三者之间,任意挑出两者,都是对立统一、相爱相杀的。 皇帝和士绅之间,既可能出现“君王与士大夫共天下,不与百姓共天下”的休戚与共,也可能出现“皇帝坑忠臣”(于谦和张居正首呼内行)、或者“士绅不管国家,只顾自家富贵”(崇祯帝含泪点赞)这种双向背刺。 皇帝和百姓之间更不必说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几乎每一个王朝都是在人民的拥戴中建立的,几乎每一个王朝的灭亡,都离不开农民起义军的参与。 至于士绅和百姓。在皇帝或权臣的行为过于离谱的时候,有些士绅会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 但在没有离谱统治者的时候,这些士绅们就是另一支剥削力量。 当一个王朝刚开始的时候,或者王朝出现强悍的君主的时候,三方之间能尽量维持一个微妙的平衡。 可是得到一个王朝运行了百年左右的时候,由于士绅阶层的膨胀,百姓头上的负担就会加重。??,看°@:书~屋>%小¢μ说?网· _?$更3?新3最|全$ 百姓感到吃力,君王和百姓之间的矛盾就加剧了。 这种矛盾的加剧,其实是由士绅阶层的膨胀造成的。但是这些士绅是首接影响地方的,所以他们对地方有一定的掌控力。最后的结果就是,士绅膨胀,百姓受苦,最后动摇的是君王的统治。 所以,皇帝必须抑制士绅阶层的这种恶性膨胀。他们的利益越多,百姓的日子就越难,他的江山换主就越快。 因为之前康熙对待官绅极为宽仁,所以士绅阶层的利益膨胀的比正常速度还要快一点。 士绅阶层利益过分膨胀,三者间的平衡就动摇了。 士绅阶层利益膨胀,国家就有亏空。国家亏空,许多皇帝都下意识的在百姓身上找钱。百姓身上找不出钱,再查贪官,砸储钱罐。 这是普通皇帝的做法,可是咱们西爷是办过实务的,他知道朝廷的弊病在哪,也有勇气从这里下刀。 他知道,士绅阶层利益膨胀的太多了,需要出手抑制。只有削减了这些士绅的利益,才能减缓百姓的负担,重新恢复被打破的平衡。 所以,西爷觉得调整赋役结构,让官绅一并纳税赋役,这样国家的收入增加了,还不用额外增加百姓的负担。 为此河南还出现考生罢考的现象,但是呢!不管多难咱们西爷还是坚定的执行下去。 只可惜到了他儿子乾隆上台立马给废除了。” 刘据震惊了:““姐姐,这政策听起来这么好,乾隆为什么要废除啊?” 林悦叹了口气:“乾隆废除这一政策,主要是为了缓和与士绅阶层的矛盾。 西爷推行这政策时,得罪了不少既得利益者,这些人在朝廷和地方都有一定势力。 乾隆刚登基,需要稳定统治,士绅阶层的支持很重要。 而且乾隆好大喜功,他更注重表面的繁荣和稳定,觉得废除这政策能换来士绅阶层的拥护,巩固自己的统治。 但这也导致后来士绅阶层又开始不断膨胀,百姓负担加重,为清朝的衰落埋下了隐患。” 刘据握紧了拳头,满脸的不忿:“这乾隆也太糊涂了,明明这么好的政策,就这么给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