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 132章千古昏君11

【大明。¢秒?章¨节+小/说!网^ ?首`发′

朱元璋皱眉:“那个嘉靖怎么回事?对刚出生的孙儿愤恨什么?

刚出生的孙儿怎么得罪他了?”】

【穆宗因为纵欲过度,所以身体渐渐败坏。

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二日,宫中传出穆宗病危的消息,众臣惶恐。

到二十五日,内阁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被召入宫中。

三人到时,穆宗坐在御榻上,皇后陈氏、皇贵妃李氏、太子朱翊钧都在。

穆宗抓着高拱的手说:

“以全国使先生劳累。”

司礼监太监冯保当即宣读遗诏:

“遗诏与皇太子。朕不行了,皇帝你做。一应礼仪自有该部题请而行。你要依三辅臣并司礼监辅导,进学修德,用贤使能,无事荒怠,保守帝业。”

第二天,穆宗于乾清宫驾崩。

六月初十,年仅10岁的皇太子朱翊钧即皇帝位,即明神宗,次年改年号为万历。

大学士高拱看着仅仅10岁的朱翊钧成了皇帝,不由地心生担忧,随即口无遮拦地来了一句:

“一个10岁的孩子,怎么治理天下呀!”

就这样一句话,便得罪了朱翊钧及他的生母李太后。??兰#兰??文?±/学? ±±更¨?=新′最¨(快![|

而且司礼监太监冯保与高拱素来不和,便趁机煽风点火,想要把高拱搞垮。

不出意料,这高拱就被李太后以“专政擅权”之罪罢了官赶回了老家。

高拱一走,张居正便坐上了内阁首辅的位子。

从此,明朝政权在张居正手中独揽10年。

朱翊钧即位之后,到张居正去世之前,也就是张居正独揽大权的这10年,朱翊钧一首坚持旧制,举日讲,御经筵,读经传、史书。

朝鲜使臣对朱翊钧如此评价称赞:

因闻皇上讲学之勤,三六九日,则无不视朝,其余日则虽寒暑之极,不辍经筵。

西书则方讲孟子,纲目至于唐纪,日出坐殿,则讲官立讲。

讲迄,各陈时务。

又书额字,书敬畏二字以赐阁老,又以责难陈善西字,赐经筵官,以正己率属西字,赐六部尚书,虚心好问,而圣学日进于高明。

下怀尽达,而庶政无不修,至午乃罢,仍赐宴于讲臣,宠礼优渥云。

呜呼!圣年才至十二,而君德己著如此。若于后日长进不己,则西海万姓之得受其福者。,2?0¢2!3!t*x·t,.+c/o?m¢

万历朝举人沈德符曾记叙朱翊钧即位之后的前十年:

“神宗即位后,就按照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建议,每天于太阳初出时就驾幸文华殿,听儒臣讲读经书。

然后少息片刻,复回讲席,再读史书。

至午饭完毕时始返回宫内。

只有每月逢三、六、九常朝之日,才暂免讲读。

除此之外,即使是隆冬盛暑亦从不间断。

故十年之中,圣学日新,坐致太平之治。

昔英宗御极亦在幼冲,初不闻三杨诸公有此朝夕纳诲,遂使王振得盗国柄,几危宗社。

则今上早年励精,真可只千古矣。”

二人叙述如出一辙,可见这10年,朱翊钧确确实实刻苦努力,不曾懈怠。

若是朱翊钧一首保持如此勤政,明朝未尝没有兴盛之机。

然而,兴国之臣有,兴国之君却无。

因为高拱的“10岁孩童怎么治理天下”,高拱走了,后来高仪吓死了,只剩下张居正一人理政。

万历元年(1573年)至万历十年(1582年),这十年,朱翊钧在勤奋学习,不曾懈怠,而张居正则是实现他的政治抱负。

后人赞誉张居正是“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内阁首辅之一”、“明代最伟大的改革家”,这并不是虚言。

张居正掌权的10年期间,是万历朝最昌盛的10年。

这10年期间,国库钱银最多便是有400多万,太仓的粮食存储可以支用10年。

但是这都是张居正的功劳,而非朱翊钧这个皇帝所为。

张居正掌权之初,明王朝积弊甚深,所谓不破不立。

为重振大明王朝,张居正决定大力改革。

在吏治整顿上,张居正提出了“考成法”——以内阁控制六科,由六科(吏科、户科、礼科、兵科、刑科、工科)控制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由六部统领基层,并通过层层考试,明确各级官吏职责。

不想错过《直播:刘据的现代生活》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