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山与整个部队接到的任务非常明确:不顾一切地向东北方向穿插,首插第十三师团核心防御地带的后方,切断其与第十师团、第十六师团的联系通道,为后续部队合围创造条件。+w,e′i`q,u?x,s¨._n¢e?t+
“前方500米,小树林边缘,发现敌步兵反坦克小组!数量不明!” 炮手马大志通过炮镜首先发现目标。几名小鬼子士兵依托几处弹坑和倒伏的树木,正在架设一具九七式反坦克步枪(20mm口径)。
“穿甲弹一发装填!” 王大山命令道,“1号车,2号车,保持火力覆盖!李连胜,稳住保持速度!”
“穿甲弹装填完毕!” 装填手马大志迅速完成动作。
“明白!” 李连胜紧握方向盘,油门不减。
“轰!轰!” 迷龙车组的75mm炮和紧邻的另一辆西号坦克几乎同时开火。炮弹精准地砸在日军隐蔽点附近,剧烈的爆炸将泥土、木屑和人体碎片掀上天空。那具刚刚架好的反坦克步枪连同操作手瞬间消失。
“威胁清除!继续前进!” 王大山确认后下令。装甲洪流毫不停滞地碾压而过。装甲运兵车上的步兵甚至没有下车,只是用机枪对残余的零星抵抗进行压制性扫射。
第一营如同一把烧红的尖刀,轻易切开了日军前沿崩溃后混乱的“表皮”,迅速突入纵深约三公里。他们遭遇的多是小股溃兵或仓促组织的零星抵抗,在坦克主炮和车载机枪的绝对火力下不堪一击。
很快,他们抵达了一片地形相对复杂的小村落区域。这里似乎是日军一个大队级别的支撑点,依托村内砖石建筑和外围挖掘的壕沟、反坦克壕(己被部分炮火摧毁)进行抵抗。`微?趣_小^税^旺* +哽/辛/嶵/全~
几挺九二式重机枪从坚固的房屋窗口和残破的工事里喷吐着火舌,子弹打在坦克前装甲上叮当作响。更麻烦的是,村口被设置了路障,并有疑似地雷区的标志。
营长赵山正在呼叫各连!“前方村落有敌坚固支撑点!1连(王大山连)正面牵制!2连左翼包抄!3连右翼迂回!自行火炮连,给我敲掉那几个机枪火力点和疑似指挥所!步兵营1连,下车!肃清村内残敌!” 第一营营长赵山的声音在无线电中响起,部署迅速而清晰。
命令下达,钢铁洪流瞬间分流:
1连(迷龙所在连): 在村口外约300米处迅速展开,坦克利用地形进行短停射击。马大志的坦克瞄准一个喷吐火舌的窗口,“轰!” 一发高爆弹将半栋砖房炸塌,里面的机枪彻底哑火。
2连、3连:坦克和装甲车如同灵活的巨兽,轰鸣着从村落两侧的田野和洼地高速绕行,履带卷起漫天烟尘,试图切断村内守军退路并攻击其侧后。
自行火炮连(装备6辆“野蜂”150mm自行榴弹炮):在后方约一公里处的安全位置停车。炮长通过电台接收前方观测员(通常是伴随坦克前进的装甲车车长或专门的侦察兵)传回的坐标。
自行榴弹炮巨大的炮塔缓缓转动,粗短的炮管己经昂起。“目标确认!高爆弹,瞬发引信!放!”
“轰!轰!轰!” 150mm重炮的怒吼震耳欲聋。几发炮弹精准地落在标注的机枪火力点和疑似大队部所在的大院。砖石结构的房屋在重炮面前如同纸糊,瞬间被炸成废墟,火光冲天而起。
步兵营1连(搭乘Sdkfz 251): 在坦克火力掩护下,装甲运兵车冲到村落边缘。\求-书¨帮+ `唔+错/内/容_后舱门“哗啦”打开,十名全副武装的步兵在班长带领下迅速跃出车厢,以娴熟的战术动作散开。
他们三人一组,交替掩护,利用坦克制造的混乱和火力压制,开始逐屋、逐壕清理残敌。MP40冲锋枪的“哒哒”声、Gew43步枪的清脆射击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和日军垂死的嚎叫瞬间充斥村落。
就在第一营与村落守军激战的同时,重装合成旅的第二装甲营毫不停歇地从第一营打开的突破口两侧高速通过!
他们的坦克引擎发出更加狂野的咆哮,履带碾过被炮火犁松的土地,卷起更高的烟尘。第二营的目标是更深远的目标——第十三师团的核心后勤节点和预备队集结区域。
“2营注意!前方2公里,无名高地!观测到敌炮兵阵地残余!疑似75mm山炮数门!威胁我后续部队!” 旅指挥部的情报通过无线电传来。
第二营营长迅速判断:“目标不在我主要突击轴线上!但威胁存在!开始请求呼叫空中支援!地狱猫小组!这里是‘铁锤2号’,请求空中清除坐标XXX,YYY!敌暴露炮兵阵地!”
无线电里